朱元璋的想法其实跟朱标类似,也不指望他们改好,能让御史少上奏弹劾就行了,他本来一天国家大事就多的要命,中间还要看他们惹是生非的奏报……
朱元璋看了眼儿子,心中忍不住感叹,还是标儿懂事啊,这就帮咱把那些狗一样的东西都解决了。
一旁的朱家三兄弟自然也看到了这一幕,虽然三人脸上依旧挂着笑容,但是眼中还是隐藏着一丝黯然。
都是自己父皇的亲生儿子,但他们跟大哥的待遇简直是天差地别,凭什么?就因为大哥比他们早生几年?
朱标虽然没有回头,但也能想到后面三兄弟心中的不忿。
没人会认为自己天生就比别人差,尤其是皇子这种生物,可能在他们眼中朱标不过是因为得到了最好的培养,得到了父皇的所以宠爱,所以他才会显得如此耀眼夺目。
这里面最不爽的应该就是朱樉了,他只比朱标小一岁,确切的说是几个月,但是就注定了一个为君一个为臣。
至于朱棡倒是还好,毕竟论长幼没有朱标也有朱樉,论本事就更别提了,他们三兄弟经常在一起,自然清楚老四虽然话不多,但是什么事他都清楚的很。
朱棣的心情则是很复杂,上面有三个哥哥,而且他心中清楚自己比老二老三都要强,但是跟自己深不可测的大哥比起来,他还是太嫩。
总的来说三兄弟虽然羡慕嫉妒自己的兄长,但心中还是服气的,这也是他们一有机会就往朱标身边凑的原因,但无论如何,他们面对朱元璋和朱标父子情深的场面,心中还是有委屈。
至于朱元璋自己可能并没有多少感觉,父母对子女的偏心是下意识的,朱元璋自认对孩子们都很好,没有让他们挨饿受冻,还给他们请老师教导。
只可惜感情这个东西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朱标也懒得刺激弟弟们,又跟朱元璋说了几句就告辞出来了。
朱家三兄弟也恢复正常,乐呵呵的跟着自己大哥,朱标一看今日的工作也差不多了,也好日没有活动身子骨了,就领着他们去御马监骑马射箭。
他们各自的马匹也都养在这里,有专门的太监来照顾,兄弟四人骑马跑了两圈,现在天气炎热,跑完后马匹有些烦躁,他们索性就给马儿洗澡刷毛。
这些事他们也做过,只不过大多时候都是旁人代劳,朱标今日心情也不错,自己的马儿是跟他北伐过的,朱标也是念旧的,看它舒爽的摇头摆尾,不停的拿大头蹭自己,朱标也是感觉很愉快。
刘瑾一旁搭手,那个曾经撞到过朱标的小太监并且紧紧抓着缰绳,生怕它突然冲撞到太子殿下。
另一旁的三兄弟可比朱标熟练多了,可见平日里他们就没少来伺候他们的宝马。
朱标看着身边的两个太监猛然想起来大明最成功也是最有名的大太监郑和,说起郑和下西洋他知道,但是郑和现在叫什么,出没出生他都不知道。
不过记得应该是从云南被抓来的俘虏,被阉割后送入了宫内,最后到了朱棣的府邸内伺候,那可早得很呢。
云南情况复杂,盘踞在云南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故元梁王和土酋段氏,梁王以昆明为其统治中心,在北元尚存的时候依旧遵奉北元朝廷的命令。
自从北元被朱标覆灭后,此人就依仗地利拒守一方,朱元璋也不是没派人去招降过,结果都是有去无回。
土酋段氏则控制着大理一带,曾经直属北元管辖,但现在处于半独立状态,与梁王政权之间不时发生武装冲突,跟大明的态度暧昧,但是也没有表露出太过亲近。
云南地区民族结构混乱,各自为政的村寨比比皆是,山河地势险峻丛林密布,绝不值得大明现在耗费精力打下来。
不过云南资源丰富铜奖和银矿,都是大明必须的资源,所以过几年朱标肯定是好谋划的,但是现在还不行。
明年先拿下割据巴蜀的明夏,巴蜀之地号称天府之国,土壤肥沃,非常适合种植农作物,而粮食就是大明最迫切需要的东西,只要粮食够了朱标的大部分目标就都可以完成了。
何况巴蜀之地的产盐量也是十分感人的,所以朱元璋和朱标的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他,没有什么能阻止大明拿下这块宝地。
朱元璋已经在明夏内部拉拢了一部分人了,只要大军一到,就可像刘备取蜀地一般,自有人献关奉城。
这也是汤和重回大明上层的机会,拿下巴蜀封个国公还是够的,如此汤和也能满意了,这也是两家的默契。
汤和毕竟是朱元璋的老弟兄,甚至可以说是朱元璋踏上这条路的领路人,自有一份情谊。
所以明年还有一场战争,打完后今年的存粮也就又没有了,云南之事还得往后拖,毕竟他的优先级并不高。
拿下巴蜀之后,大明的主要目标是辽东地区,和沿海倭寇的治理,不会再短期内发起大规模战争了。
朱标默默的盘算了一会,突然发现自己这会儿就光刷一个地方了,很明显的能看出来这个地方的毛比旁边稀薄了很多。
刘瑾他们虽然看到了朱标在愣神,但也不敢打扰朱标的思虑,只能委屈委屈马匹了。
朱标笑着摸了摸踏雪马的头颅:“今晚给它加料。”
朱标跟三兄弟打了招呼就会东宫了,明日还要见蒋思德,安排高丽的事物,后天还要看着科举大考。
等朱标走后,三兄弟也没心思伺候宝马了,挥手退太监们三人在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