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仙侠修真>穿越诸天的僧人>第131章,天下局势

可游牧部落中,老人和小孩子都能在马上一战,历代朝廷都曾经让中原的百姓也养马,但给百姓带来了极为沉重的负担,总之,农耕区域不适合养马,种粮食的价值是种牧草的百倍,所以,中原王朝在相当时间内,没有战马产地,比如悲催的宋朝。

另一方面,游牧部落之间厮杀不停,也锻炼了天生的军事将领。相反,中原进入盛世后,可能百年无战争,反而军事虚弱。比如金朝灭北宋时,北宋和辽国安稳了百年,居然在短短2年内,都被崛起的金国灭掉。

现在方德普及武功,让中原的重步兵可以战胜骑兵,中原人的身体素质远远超过草原民族,按照现在的速度,方德一统全国之后,整个中原有内功的百姓会超过好几百万,这已经是整个草原人口的总数了。

而这些人都可以身披上百斤的重甲,挥舞几十斤重的陌刀,这样的重步兵,重骑兵都未必能打的过,更不要说草原的轻骑兵,方德的重步兵让草原骑兵完全发挥不出兵种优势。

甚至学会内功的汉人,一个可以打草原民族十个,他们骑兵优势草原民族三成实力的加成,但内功却可以让中原有10倍的实力加成,这让草原民族和中原怎么打!

当然他们也可以学习中原普及内功,但偏偏游牧这样的生产方式比农耕产生的物质差了十几倍,要不然他们生活的草原面积有2个中原那么大,但人口却不足中原的十分之一。

生产力的差距就决定了,草原民族难以大范围的普及武功,除非他们把人口缩减到只有几十万人。但这就需要他们会武功的骑兵,打十个,甚至几十个会武功的重步兵,这根本没有胜算。

方德要普及内功,各种办法都使用了,靠着海洋的外挂,到现在都没有培养出10万会内功的武士,而生产力更加落后的草原,就更加难以培养武士了,他不看好草原会出现10万会内功的武士。

以前草原可以靠着军事优势短暂战胜中原,但现在方德普及内功,让中原生产效率的优势,战胜了草原的军事优势,从方德普及武功开始,就决定了草原民族基本上就不可能战胜中原了。

想通了这点方德甚至想带领自己的士兵到草原一战,打内战死的毕竟都是汉人,算不得英雄。

打突厥人,额!好像也是自己人!也算不得什么英雄,严格来说大隋四周的势力还真没有几个不算自己人的。

方德想到现在占据大部分辽东半岛的高句丽人,严格来说也算是自己人,后世朝鲜和韩国只是攀了高句丽人这个祖宗,真正的高句丽人早就被大唐民族融合了,不得不说大唐盛世的强大,这也算是少数我们汉人占据主动的民族融合了。

至于其他朝代方德就不说了,说多了都来气。

方德自从占领山东六郡之后就一直的休养生息,苦修内政,修了超过3000里轨道,把整个山东六郡联通起来,水泥马路也修建了500里,这些道路加快了山东六郡的繁荣,大量的流民进入到根据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又加快了根据地的发展。

加上山东六郡是少数没有起义军的地方,唯一的起义军王薄,还在起义之初就被方德镇压,可以说天下大乱,山东是少数没有被波及到的地方,这里的百姓还像生活在大隋的盛世当中。

山东六郡这几年还开垦荒地超过了3000万亩,使得方德的根据地有1亿3000万亩土地,粮食问题是方德的重点关注,现在山东六郡亩产可以达到两石左右,每年根据地光收税,就收了超过了7800万石的粮食。

这粮食数量,其他争霸天下的群雄也不可能打的过方德,光用粮食耗都可以耗死他们,当然方德开销也大,不说各种工业投资,修建道路,光养活几十万小学生,读书习武就消耗了大半的财政了,所以粮食积累了这几年时间也不过只有3000万石。

且自从有渔业这个外挂,方德现在根据地每个月都要好几千人修炼出内功,军队也扩张到20万,其中10万人都是修炼《龙象般若功》有成的人,可以成为铁甲军的士兵,可以说现在的根据地兵强马壮,粮草充足。

而方德之外的天下却更加混乱了,李渊称帝之后,不少人都开始称帝,连在洛阳城王世充不满足于当郑王,急于称帝。

窦建德在这几年时间连续败魏刀儿、宇文化及、孟海公等,自称夏王,建立夏国,雄踞河北,虎视中原。

窦建德自隋末起义以来,作战屡屡胜利,但他从不自傲。每当攻克城县,缴获的物资钱财分给部下将士,自己则分文不取。在生活上他仍保持着朴素的作风。不食肉,常吃粗饭蔬菜妻子曹氏夫人也常穿粗衣,不著纨绮。去年初消灭了宇文化及后,窦建德把一千多宫女立刻放还。

方德看得这些消息的时候,发现窦建德居然可以保持这样的作风,在这个乱世当中算是少数品德高尚的枭雄,甚至可以称之为英雄,在这个乱世当中可以说是明君了,只可惜他遇到了天命之子李世民,一战葬送了自己10万大军。

瓦岗寨倒是因为李密杀了翟让,声势不如以前,被王世充击败之后,更是引发内部不稳,被隋军屡败。后被越王杨侗招抚,又因与宇文化及的拼杀中损失惨重,不久被王世充击败,率残部投降李唐。没过多久又叛唐自立,被唐将盛彦师斩杀于熊耳。

而在南方也非常热闹,许绍击破萧铣,李子通攻占江都,甚至在苏州的寇仲徐


状态提示:第131章,天下局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