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言情总裁>财神郡主之谋嫁世子爷>第15章 后梁所谋

再说回到文德殿内,钱大总管离开后:

“陛下,这一次后梁人的行事很周密,一箭多雕,尽管都没有成,但是臣总觉得不会如此简单!”邕王爷悄声说道。

“是啊,朕也隐隐的觉得这次与以往的刺杀都有些不同呢!依你看……?”

“臣弟倒是有些想法。”

“说说看?”

“这次恐与边关有关系!今夜殿前军的宋大人身受重伤,宋三夫人做为我朝的女将军产生时又差点遇难,殿前军的都指挥使杨大人也受了些伤,徐大人那又出了人命官司,还有一些都是武将出事,这恐怕………”邕王爷顿了顿继续说道:

“后梁要动了!”

“嗯。却不知要如何!边关目前一切如常,不妨再等上几日,看看能不能得到有用的消息!现在推测也不尽准确。”

“臣弟明白!尽管不能增兵倒还是要通知各边关守将,严加防范!”

“也只有如此了!”延庆帝也不禁叹了口气。

按理说推测出与边关安定有关系,应该增兵以防不测。

但是这国家又怎是一言堂?如何说服文武百官?现在是南北两线的边关守将同时出现问题,该如何增兵?

不得不说后梁这一步棋实在高明,直击软肋。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要了解一下大晋的官制:前大梁是皇家的一言堂,政令的准确性完全取决于君主的睿智程度,由于政权的高度集中在皇帝一人的手里,皇帝可以为无欲为,所以终究走向了灭亡。

大晋吸取了前朝的经验,自创了一套相互制约又互相纠正扶持的官制:

文官方面:日常政令由左右宰相为首的“尚书含了六部)发出,由皇帝亲自管理的“门下省”审议,再由皇帝直属的“中书省”下发政令,日常政令大多都不需要皇上亲自下旨,除非特殊事件。这样即防止了皇上和宰相两方面出错,造成的国家的损失。

那么为了避免皇上少出昏招,皇上也拥有自己的智囊团即:“翰林院”。

同时也为了避免尚书省的权力过大出现问题、皇帝朝纲独断,另设有“都察院”负责监察。

文官有官阶和品级,实职是在朝任官才会有。例如:宋大爷的身份,是永定候府的候爷,又在门下省任职,候爷是自己的品阶,门下省任的职位则是实职,永定候是官阶属正三品,奉禄上:有实职的职务补贴再加上正三品相应的职钱。

宦官方面:大晋也有专门管理宦官的:“内监省”,升职最高只能到正三品供奉官,总人数严格控制在100以内。如果想担任实际官职必须将人事关系转到尚书省下辖的吏部,按照正常官员的制度管理,再不能身兼皇家内监,严范宦官弄权。

军权方面:设有专管兵符、军内升迁和人员调遣的枢密院;由皇帝直接管辖。

掌管军队却没有委派将领和调动兵马权力的三衙统管三军,一半以上军力驻守京城称之为殿前军、驻守地方的称之为厢军,各蕃王统领的兵力称之为蕃军,三者并立统称三衙,无从属关系,三衙的最高统领衙司都是归皇帝直接领导。

其中殿前军包含殿前司,专管宫城之内的守军,却直属于皇帝。

而类似五城兵马司这样的机构手下的兵力称之为土军,这部分只用于维护治安,类似于现在的警察,直属于地方政府。

这样的军政设置,有效的保持了军权的高度集中,有助国家稳定。

武将有自己的官阶和品级,类似于现在的“上校”军衔,而实职就是在军中任职时才会有,赋闲在家的只有官阶和品级。例如:望舒的从五品游骑将军就是官阶,辞官后在军中就没有了职位,官阶依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继续存在。

地方政务:分为军或路、府、县sān_jí。有盐有铁、边境、要塞等地方需大量的兵马驻扎的区域,称之为军,驻守军队是厢军。

其它地方驻军较少,军队只归三衙统一管理,不受地方官府管辖。

驻军将领三年一换,驻军亦是三年一调防,所以想要官军勾结来个自立为王什么的,很难。

各郡、县有自己的衙差专司治安,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警察叔叔,但是人数较少,也没有三军的战力强。

各级地方官员同级设有两名官员,例如府级官员:设一名专管事务的知州,再设一名通判直属尚书省,作为知州的副手亦是朝庭直管的监察,互相牵制,上表文件必有二人同时属名才有效,上奏文件到各大府,府一级的有权限的直接回复处理,没有的就将上呈尚书省等待回复。

蕃王问题:大晋吸取了前朝蕃王割据的经验教训,只因政治形势所迫保留了三个蕃王,并且也通过朝政上的手段,大大的限制了蕃王的权力。

所以,从官制上就可以看出,大晋的这种制度方式很好、弊端少。但是缺点就是不如前大梁以及现在的后梁一样,那种皇家一言堂动起来的更快速,更有针对性,也无人敢太置疑什么。

大晋却不能因为这一点怀疑就调兵。后梁的这一波操作怎么看都与以往不同,想是有高人为后梁出谋划策了。

“皇弟,不管这双子星到底能不能如预想的那样,我们还是应该……”皇家的人都喜欢说半句留半句的。

“陛下,我们只管尽人事听天命即可!”

“是啊,其实朕也不信这些个怪力乱神,但是你看谨儿,也由不得朕不信!”

“臣弟和谨儿誓死为陛


状态提示:第15章 后梁所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