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日月永在>第二十章:文工团的种子
思想强化靠政治,宣传强化靠文工啊。

想想解放时期,红军所过之处,百姓箪食壶浆翘首以盼,解放军都不需要后勤,打到哪里,哪里的百姓就自发组成前线后勤部,用小推车、扁担,运送粮食、棉衣、沙包上前线。

太祖说:“解放胜利属于人民胜利!”

为什么光头政府治下的老百姓都心向解放?那还不是宣传到位了。

“解放军绝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解放之后,大家翻身做主打到地主豪强。”这两句话是耳熟能详的宣传标语,在红军的宣传阵线,尽了红军优点,以致百姓都迫不及待盼着解放,盼着翻身做主那一天。

从古至今,兵者,凶也。

“兵过如梳,匪过如篦。”老百姓害怕打仗的根本原因在于古时候军纪涣散,当兵的又没有民族概念。

比如北方的军队打到南方,跟你又不熟,烧杀抢掠的凭什么不行?

古代,军队将官为了约束军纪,常于军中设置军妓,以供发泄,但是这个做法也往往使军队的兽性得到助长,外出打仗,兽性一旦遭到抑制,就会士气低迷。

这时候的军队主将往往会发布大家耳熟能详的qín_shòu军令,“打破城市,放假三天。”

那就是屠城啊。

等到一个新的,大一统的朝代建立起来,建国之初,往往会取消军妓存在,以严苛的军纪辖制军队,但边地一些天高皇帝远的地方,领军主将一旦心怀不轨,就会偷偷摸摸的放纵军纪,以致军队上下涣散,糜烂地方,这支军队为了不回归以往那种清贫苦寒的日子,就会对主将效忠,甚至不惜跟着造反。

比较出名的就是安史之乱。十几万大唐的经制之兵,怎么就心甘情愿的跟着安禄山这个蛮夷造反呢?

人一旦被兽性控制,在指望用礼义廉耻来教化就不现实了。

大明建立,太祖严令军中不允许有军妓出现,哪怕是九边云南,兵部年年巡查,一旦发现,领军重将就难逃一死,怕的就是朝廷经制之兵被人所控制。

自明之后,军妓制度便彻底废弃。

但是军营苦寒萧条,常年没有任何乐子,军人们白天打生打死,神经经常绷的很死,没有发泄的途径就很容易发生营啸,这该怎么办。

直到后世,文工团这个新鲜的兵种诞生了。

最早只是唱歌跳话比老爷们首长说话还能被这群大头兵听进去,干脆吸收进部队,除了载歌载舞,文工团一度承担了政治宣传的工作。

为什么当兵、当兵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军人的使命是什么、什么是民族、什么是国家。

每隔几个月在搞一次诉苦大会,痛陈积弊、打倒腐朽、解放思想、展望未来。

原来当兵不是简单的吃粮卖命,更不是穿着这身皮欺压百姓,豪取强夺。当兵是神圣的,是光荣的,是要拯救全民族、拯救全国家的。军人的政治觉悟一定要走在老百姓前面。

当军队的军纪好了,宣传工作就变得很好开展,民心自然而然就有了。

新军,是大明强国的种子,朱允炆一直惦记着,但是新军筹备期间,苦是一定存在的。

队列训练的苦,当过兵的都知道。

那是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加上动辄一夜三次的紧急集合,铁铉没少跑朱允炆这里请示,能不能暂缓训练,再这样下去,三大营都快要营啸了。

没听说过,当兵有那么苦的。

后世大家是都知道,当兵训练很苦,从军前心里已经有了准备,这群新军哪有这个准备,这训练比打仗还要命,谁还当兵啊。

朱允炆这些天也被铁铉烦的脑子疼,没道理啊,后世那些纨绔二代进部队大部分都能熬下来,这年头的人怎么会那么金贵?

思想工作都白做了?

今儿才算想起来,这个时代的兵少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进化过程。

成立文工团慰问,在部队里弄一支女兵,就算别的都不做,有了这群娘们在旁边一站,哪个大老爷们还好意思叫苦?

朱楩这个货,立功了。


状态提示:第二十章:文工团的种子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