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雍然馆”总体是遵循“与人为善,和平共处”的处世原则。
在运输人员及物资时,是将人员及物资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的,能避免冲突就尽量避免。
要是局面已然形成对峙,在避无可避时,就凭借车辆的防护优势及机动性,冲破阻碍,迅速与敌脱离,并不愿意与人对抗以结怨的。
这也是为何两年来,凡是“雍然馆”的运输车队,从不会被人打主意,遭人打劫的原因。
雍铭熟谙韬略,“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是上佳的退敌之策,长久的御敌之法。
所以自执掌“雍然馆”后,雍铭重点加强自身防卫的举措是很英明的。
凭借自身的实力,而不是靠着打打杀杀的强力,自己具备打击的能力却不打,避免流血冲突的同时,也让那些靠着沿途商道而生不义之财的江湖绿林,能够自己知难而退,堪称是性价比最高的“打防策略”。
当然这个过程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是如此的,也有不怕事大的绿林“山头”眼红“雍然馆”每日高企的运输量,打了歪念头,设伏打劫“雍然馆”的货运车辆。
这样胆大招惹“雍然馆”的后果,自然是损兵折将了。
饶是如此,已经让这些横行无忌的匪帮深感触了霉头,而叫苦不迭。
但事实是,哪有招惹了“雍然馆”还能全身而退的人呢?
在事发后的一个月内,这个胆敢惹是生非的狂妄“山头”就被整个铲平了。
“山头”中除死的外无一漏网,自上而下,计有七十六人,皆被五花大绑的放到了当地的县府或是警署,他们算是折腾到头了。
此消息一经传出,在北方八省的绿林中就像是炸了锅一样,自此之后,“雍然馆”的货运车辆在各省间是通行无阻,无人敢去打他们的主意。
逐渐的在江湖中,“雍然馆”有了一个名号,那就是“火焰山”。
江湖中人纷传,若是没有当年孙悟空借铁扇公主“芭蕉扇”的本事,就不要过这个“火焰山”,最好的办法是见“山”后就绕道走。
这个响亮的名号自从传开后,声势就从“雍然馆”业务覆盖的南北十五省传播开来,逐渐扩展到了相邻的其它省份。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有很多的人通过关系请托“雍然馆”代为运输货物,以保证自己往来贸易的安全。
但“雍然馆”只承接自己所在省份的运输代理业务,其余地区的运单即便是开出了天价,也是不会承揽的。
借用“雍然馆”当家人雍铭的话说,就是“自古生意为求利,也管世事与无常。从来都喜花上锦,我独爱这月江山。”
“雍然馆”所为都是量力而行,绝不做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即便那是意味着放弃了巨额的利益,但力不从心之下挣得的财富,又能维持多久,或是保的多久呢?
与其弄得顾此失彼,不如安心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是同样很好吗?
当然,这不是因为“雍然馆”缺少扩张的实力,或是缺少足够的人才,而是雍铭刻意的不想去做大“雍然馆”,只要保持住现有的格局和规模就好了。
雍铭只是希望“雍然馆”能像自己祖辈当年创建它时的初衷一样,只是“以商聚财”,成为养护雍氏族人的一个营生,而不是自己全族要做的头等大事。
让雍氏一族成为完全的经商之家,并不是历代雍氏当家人的想法,当然传到雍铭这一代时,也是如此想的。
可是雍氏宗族里有些人却不是这样想的,他们觉得经过五百年的累世积淀,“雍然馆”从最初的一家一省的小店,发展到了两百家十五省的规模,为何要嘠然而止的停下扩张的步伐呢?
难道放着能轻松赚到的钱不去赚,倒轻易的将利润让与他人吗?
这个原本潜在的主旨和副业谁为上的矛盾,在雍铭的父亲病势沉重的三年内,逐渐以主张守成与主张扩张的形式浮出了水面,只是限于族长的权威而没有形成真正的一股力量。
后来雍铭接任雍氏一族的族长,这些有着与沿袭多年的想法不同的人又蠢蠢欲动,试图说服雍铭改弦易辙的施行“大扩张,大发展”的运营思路,将“雍然馆”扩大经营。
此种论调自然是遭到了雍铭的明确反对,同时也促使雍铭安排雍诗菁组织实施“雍然馆”的人员轮训计划,以便选拔一批得力之人充实到管理岗位上,同时理清人员的思想,统一全员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树立雍铭的权威,以便更好的施行相应的政策。
经过两年的调整与整顿,“雍然馆”的体系内已经没有了主张扩张经营的声音,凡与总馆理念不合的人,都分批的进行了清理。
凡雍氏族人支持扩张的,就调回宗族,另行安排事务,不再外派离鲁。
外聘之人,坚持己见的,聘书到期的不再续签;转变观念的,可继续留任原职。
用了差不多年余的时间,算是平息了自雍铭上任以来的一次大的有关经营方向的决策争论,化解了“雍然馆”内部的一次危机。
现在桐庐出现的“流泉卫”的内乱局面,雍铭自了解了基本情况之后,就是高度重视的。
“流泉卫”的异常,早不出现,晚不出现,偏偏是在半年前雍铭决定召回“雍氏四大卫”,并发出具体的指令后出现,怎能不让雍铭感到警惕呢?
而且“雍氏四大卫”中,驻守西安的“青牛卫”,驻守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