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青春校园>我的大宋新帝国>第六十九章 思想
着赵匡胤,中间隔了一个案几,右侧坐着一个鹤发童颜的道士。

不用猜,这个鹤发童颜的老道就是陈抟。

赵德昭在大殿门口长揖一圈,向诸位大臣行礼,随后龙行虎步地走向了赵匡胤。

而原本正在讲道的陈抟此时也停住了嘴,望向了比常人高出不少的赵德昭。

赵匡胤笑道:“道长,此乃我子德昭,《长生练气诀》与《人参固本丸》,都是他得授天机所获。”

陈抟转头问道:“他今年方才十五?”

不等赵匡胤点头,他又叹道:“真龙下凡,吾不及也。”

赵匡胤又欲开口,陈抟叹道:“陛下,逆天改命,老道也看不清,更不敢看。”

“是福是祸?”

陈抟沉吟了一下方道:“是福不是祸。”

赵匡胤心满意足地点了点头。

赵德昭来到尽头的台阶下,先跟赵匡胤平揖,又跟陈抟长揖到底。“见过爹爹,见过道长。”

见赵德昭行两种不同的礼,赵匡胤故意笑问:“何以薄我厚彼?”

“爹爹日常见,道长不常见。孩儿礼敬道长,敬的是岁月,敬的是学识。”

赵匡胤哈哈笑了起来,示意内侍搬来一个汉榻,放在自己脚边。“上来坐下听道长讲经。”

赵德昭登上五层台阶,又跟陈抟行了一礼,这才坐上了汉榻。

汉榻有些像后世运输公司运货的卡板,只是小一点。一般都是六十厘米到八十厘米的正方形木座,高约十五到二十厘米。

大臣们一般都是跪坐,不过赵德昭不习惯跪坐,选择的盘腿坐。

这也不离经叛道,以为武将一般身着盔甲,大部分也是盘腿坐。

陈抟跟赵德昭笑着点了点头,又正容起来,开始讲经,讲的是《道德经》中的“道法自然”经义。

自汉代河上公批注《道德经》后,让《道德经》变的通俗易懂,道德经也成为道家最主要的,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经文。

这个时代,只要是读书人,人人都能说几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经义。

但是,陈抟将《老子》,《列子》,与《周易》的中心思想结合了起来。

他以“通”与“易”相论释,从万物形体生成变化的开始,探绩万物之“原”,从意义上将二者融合起来,

最后,用他最熟悉的“象数”阐释他创作的《无极图》中,这个“原”被概括为“复归于无极”的意义。

他的学术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以《老》学为主,兼融道家易。

从《道德经》书中思想立意,用《周易》卦爻变化的节序性、规律性来总结。

将人的道法自然追求看作是具象个体变化的本质,而具象个体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规律性和节序性又是虚无自然道体的内容和显现。

从而以体用的方式贯通人与物,沟通形上与形下,为道教修持确立形上的本体依据,也为形上的道体奠定形下的现实的、物质的基础。

做到既“穷高极远”,又能落到实处。系统地构筑起人生成及修炼的理论体系。

这种把数学,哲学,宗教,政治,科学的融合,与人的存在和追求结合起来,给人生增添了更深沉的意义。

只要是能听得懂的人,听的如痴如醉。当然,不懂的人,就犹如就听天书。

赵德昭当然听得懂,并且很熟悉。因为他在明朝创立的真理教,其核心思想跟这种思想很接近。

不同的是,陈抟对科学,政治,只是蜻蜓点水,把数学当做外部工具,更注重宗教和哲学思想。

而真理教却恰恰相反,把科学当做中心,数学作为基础,极力淡化哲学与宗教。

见大臣们听的痴迷,赵德昭心里又有了一些想法……


状态提示:第六十九章 思想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