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作仁扫了眼抽奖界面后,果断选择了事务官抽奖界面。
现在大燕王国高层还缺乏重要的主政官员,所以赵作仁只能将特殊人物抽取往后顺延。
在赵作仁的预期中,如果没有遇到特殊情况,至少要把自己的大燕王国组建出一个全都由绝对忠诚事务官充任的内阁政府,才算完美收官。
到时候赵作仁就可以彻底从繁杂的政务中抽身,一心只负责对外战争和扩张。
不是赵作仁天生喜欢亲临前线指挥作战,而是他的家底太单薄,哪怕战败一次都会伤筋动骨,所以赵作仁不放心把手中的军队交给外人,哪怕是事务官中抽中一名武职将领,也要等家底丰厚了才能放手。
赵作仁太清楚国小民弱的缺陷了,遍观被他吞并灭亡的那几个小国,都是在一场决定性会战后丧失大部分军力,从而无力回天甚至内部发生分裂败亡的。
如今的燕国其实比起灭亡的扶余肃慎卫满国强不了多少,而且内部的隐患更大,毕竟燕国立国时间太短,军中士卒大半都来自于战俘,一旦经历一场惨败,赵作仁这点家底说不定顷刻间就自行瓦解。
【恭喜宿主抽取文臣荀彧,所有的事务官都是地球历史同名名臣的复制体,被灌输了相关记忆。】
“不错,又是一个文臣,这个荀彧好像是我上辈子地球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人物。
唉,记忆太模糊,我也就记得这点东西。
不过既然是获得系统认定的历史文臣,当一个主政官员应该足够了,正好后方燕京缺少一个主持大局的可信之人,就把他派过去吧。
嗯,荀彧和贾诩都是系统抽取的可靠臣子,不能有失偏颇,就都设为同级丞相吧。
贾诩设为左丞相,荀彧设为右丞相。”
身为一言而决的国君就是有这点好处,赵作仁大笔一挥,发一道文书,贾诩就变成了左丞相,荀彧则回返燕京担任右丞相。
赵作仁还在文书里大致划定了左丞相和右丞相负责的职务。
贾诩这个左丞相被赵作仁立为‘随军丞相’,被赵作仁放在身边充作谋臣和统筹军中后勤杂役的主官。
如此一来,赵作仁就可以摆脱那些每日呈递的各种繁杂的后勤文书。
毕竟领兵在外的主帅不单单要指挥打仗,还要日常管理军队的各种杂务,包括民夫的征调和物资的协调等等。
如果后勤管理不善,军队就会饿肚子,这可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自从把贾诩带在身边后,赵作仁的工作量立马下降了三分之二,带军出征都快被他玩成武装旅行了。
而且贾诩之前给出的计策也让赵作仁受益匪浅,如果不是这条计策,赵作仁想要歼灭三韩势力的主力军团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好的结果也就是驱逐三韩军队,然后在三韩境内一座一座城池啃过去。
能把三韩大军主力勾引到野外聚歼,不知省了多少麻烦!
谁叫这个时代攻城战对进攻一方太过不友好……
现在三韩大军主力覆灭,三韩的国君子武也授首,吞并三韩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这一切成果贾诩首当其功!
理所当然的,这么好用的谋臣赵作仁是绝不会让其回到后方主持政务的。
荀彧的出现则刚好弥补了这个空缺,虽说一个右丞相回到燕国都城主持大局有点势单力薄,但总比没人强啊。
至少,后方出了什么大事,还有忠心耿耿的荀彧提前打小报告让赵作仁有所准备。
赵作仁由于对荀彧的了解只停留在对方是汉末三国时期的人物,所以跟荀彧见过一面,告诉其具体负责的事务后,就调派一队人马护卫荀彧回返燕京。
见面时,赵作仁对荀彧的印象也十分一般,只觉得对方穿着表现跟贾诩差不多,都是文质彬彬的中年美男子。
关于荀彧的个人性情赵作仁没有时间去了解,也没有那个兴趣,赵作仁只要知晓对方绝对忠诚就够了。
该下放的权利赵作仁毫不吝啬,荀彧自然不会心生不满。
赵作仁通过贾诩已经知晓,他们这种出自系统的事务官不怕苦不怕累,最怕的就是被赵作仁这个宿主忽视。
因为忽视就意味着他们的能力被否认,这会让事务官们十分不爽!
这也是赵作仁将荀彧的位置摆在和贾诩相差无几丞相职务上的缘故。
赵作仁如果因为两者出现前后顺序不同区别对待,职位低下的一方表面上不会说什么,但回去后有很大概率消极怠工。
不背叛不代表会始终如一的兢兢业业!
不出意外的,得知自己同样被任命为丞相,并主持后方大局,权力不比贾诩低多少的荀彧,当场就给赵作仁五体投地,感激涕零,跟贾诩当初的表现相差无几。
这让赵作仁再一次深刻意识到,事务官和普通战兵之间的不同之处。
那些招募的正规军士卒,绝不会因为赵作仁的几道命令对他有所感激,只要赵作仁不彻底放弃他们,这些‘数字勇士’就会用生命挡在赵作仁前面。
荀彧离开的同时,燕军也清理完战场,并开始对战俘进行甄别筛选。
这一套赵作仁早已熟练,麾下的库帕和简斐慥也是经验丰富。
战俘中的中上层三韩武官先是全部被筛选出来,这些人根本不会得到进入惩戒营的机会。
原因很简单,他们在三韩战俘里的威望太高了,很容易形成一个个小团体。
这些三韩战俘虽然没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