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青春校园>大燕公子>第四十七章 对策(上)

武成王十一年,三月十五日,襄平城君。

前去蓟都给燕相公孙操治病的医部部长秦送,派儿子秦蒙向姬康禀报道:“君侯,现在相国公孙操的病情很不乐观。我父亲让属下告知君侯,看相国公孙操的病情,恐怕拖不过一个月。让君侯心里做好准备。”

姬康站了起来,对秦蒙道:“真的没办法了么?”

秦蒙摇摇头道:“君侯,相国公孙操积劳成疾,吐血已有多年。这次情况很不看好,每天昏迷次数日益增多。据臣父和臣下所判断,事日不多。”

姬康呆了片刻,对秦蒙道:“此事我知道了,你辛苦了,现在下去休息去吧。”

“诺。”

相国公孙操在燕国朝堂,对姬康的帮助是非常巨大的,现在两人已经结成稳固的联盟。姬康来辽地,采邑能有两郡,可以说相国公孙操功不可没。

随后,不管是大将荣蚠来辽,还是迁移难民等众多事情,公孙操对姬康可谓是尽心尽力,全力以赴。

就是在三国伐辽最危急的时候,公孙操在朝堂也是顶着巨大的压力,抽调燕国兵力准备支援辽地,虽然结果是辽地大胜,援军在路途没来。但公孙操的这份心意,姬康是记在心中的。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与前世一样,凡是对自己好的人,姬康都会放在心上的。姬康认为这是做人的根本,永远不能放弃。

自去年年末,在得知相国公孙操病重之后的消息后,姬康随即派医部部长秦送,带几名辽地优秀的医生,前去蓟都给公孙操看病。本希望能带给自己好的消息,但目前看来,自己的这个希望是要落空了。

待秦蒙走后,内,打开窗户,站了很久,然后微微一叹。

四月初五,乌岭关。

此刻的乌岭关,战火已经平熄下来。经过秦赵两军半个多月的鏖战,乌岭关自城墙到乌岭山的山脚之下,血迹斑痕依旧是随处可见。

王龁站在城墙之上,极目向东望去,只见晴空万里,山峦叠起,树木葱茏。

秦国大军自三月中旬,在王龁带领下从都城咸阳乘船出发,取道渭水入黄河上溯抵达汾河口,然后进入汾河抵达新田、绛城,再从绛城走陆路到乌岭关。

二十万大军,一千几百里的路途,十几天时间内,就来到了乌岭关,时间要比廉颇和赵国将领们想象的短很多,所以赵国将领才会大吃一惊。

在秦王嬴稷登基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现在乌岭以西的地区,原来韩国和魏国的领土,已经全部归秦国所有。特别是自渭河和汾河,这两条黄河最大支流的打通,更是让秦军的机动能力,得以空前的提高。

这个时代的渭河和汾河水,包括黄河,泥沙流失并不严重。渭河和汾河可以说是天然的水道,在秦王嬴稷的先祖秦穆公时期,晋国发生灾荒,当时秦晋两国关系不错。

秦穆公命人给晋国送粮,运粮的白帆从秦都咸阳到晋都绛城,上千里路途首尾相连,络绎不绝,这次空前规模的救援行动,史称“泛舟之役”。

为何秦国敢于在背靠赵国的上党地区,同赵国做决战,这就是秦王嬴稷的底气。我有这条水路在,运兵、运粮等什么都方便,我怕什么!

老将王龁,看到二十多岁年青的王翦仍一脸疲倦,笑着对王翦道:“赵军战力如何?”

王翦忙抱拳躬身,回道:“将军,赵军在廉颇的带领下,战力不容忽视。如果不是将军赶到,再过几天,这个乌岭关难保。

说实在的,某将这几天心焦若焚呀!如果乌岭关落到赵军手里,我秦国几十年来的成果就化为乌有,后果不堪设想,某将死不足惜呀!”

现年已经五十出头的王龁,拍了拍王翦的肩膀,说道:“王将军,不必过责。你行动果断,应对地很到位。

能把我秦军主力率先撤回乌岭,没有过多损失。再在名将廉颇手下能支撑半月之久,确保我乌岭关不失,对我秦国是有大功的。你好生休息一天,我们明天即发兵收复马邑和端氏两城。”

就在王龁和王翦两人在乌岭关商谈的时候,廉颇率领赵军已经放弃了马邑,在返回空仓岭的路上。

上党郡守冯亭,有点担忧地对廉颇道:“老将军,我等在马邑没有抵抗秦军,就如此放弃马邑,这如何向大王和朝堂交待呀?”

廉颇摇摇头,对冯亭道:“华阳君,这个你不用担心,我会跟大王禀报的。马邑和端氏两城地势平坦,易攻难守。

所以秦军在战前才会主动放弃,而集中兵力于乌岭关阻击我军。同样的道理,我军在马邑和端氏守卫,也是得不偿失。

如今退回我原先的空仓岭防线,乃为上策。我原先本想趁秦军主力不在,夺取乌岭关,将秦军彻底堵在乌岭关以西,让其今后不能进犯我赵国,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呀!

这个秦将王翦虽然年青,但很不简单。竟然提前察觉我军意图,把秦军主力撤回乌岭关,使我军功败垂成。

以老夫所看,这个王翦将来前途无量呀!秦国现有白起、王龁等名将,再有王翦这等后起之秀,真乃堪忧呀!”

冯亭听罢,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有叹一口气道:“老将军,不用过于担心。我赵国名将不次于秦国,后起之辈更是不弱于秦国,代郡李牧将军不是现在也名扬天下么!

在这里,某将斗胆询问老将军一句,现在匈奴、燕国对我赵国并无多大威胁,为何不抽调李牧将军率


状态提示:第四十七章 对策(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