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青春校园>传奇1997>第一百七十七章 豪宅

硅谷,一个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全球科技创新之都。

从某种程度上,

可以说,中国互联网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硅谷……

孙子云: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未来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中,

易趣的对手是亚马逊;百度的对手是google;易信的对手是facebook;

或许,将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在智能手机领域,对手还要加上苹果……

而这些公司,都在硅谷!

隋波对国内的算是非常了解了,对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也算熟悉。

但对于这些硅谷的巨头公司,就不那么熟悉了。

最多也就是在新闻上看过一些相关的报道,和介绍这些公司发展历程的书籍和文章。

那些公开的信息,都太表面了,很难触及到核心。

隋波相信,这些公司成长、发展、壮大的核心和秘诀,就在硅谷!

这也是他选择来斯坦福进修的原因。

近距离的了解硅谷,从而更深入的了解未来的那些竞争对手!

在硅谷百年的发展历史中,

从半导体到个人电脑,从电脑软件到互联网,再到未来的移动互联网……

硅谷一直引导着全世界科技创新的方向。

并孵育出无数世界级的科技巨头公司。

硅谷的电子产业,起源于1909年联邦发报公司创立,到1939年惠普公司成立为标志;

并以1957年,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的“八叛徒”出走,成立仙童半导体,正式开始了辉煌之旅……

鼎鼎大名的仙童半导体,被誉为是硅谷的“黄埔军校”。

在其中工作过的人衍生出来的公司,后来都在硅谷叱咤风云。

据统计,在之后的20年,硅谷有65家公司,都是曾在仙童半导体工作过的员工所创建!

其中就包括英特尔、超威半导体(amd)等半导体巨头,

以及红杉资本、凯鹏华盈(kb)等风险投资巨头。

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

硅谷的发展重点,从半导体转向了个人电脑和电脑软件。

1976年的苹果公司、1977的甲骨文公司、1982年的太阳微系统公司(sun)……

而互联网时代,

则是由1994年,杨致远和大卫费罗创办的雅虎、马克安德森和吉姆克拉克创立的网景,所共同开启的。

之后:1998年,谷歌诞生;2002年,领英成立;2004年,脸书(facebook)创立,2006年,推特(ter)出现……

这些不断在引领时代和科技创新的伟大公司,为什么都在硅谷出现?

很难准确的定义,硅谷为什么会成功?

有人说,是因为这里有伟大的公司;

有人说,是因为这里有斯坦福、伯克利这样顶尖的大学;

也有人说,是因为军方在二战期间持续的资助……

自然环境、学术氛围、人才培养、文化包容、政府支持、企业家精神、风险投资、创业孵化……

似乎每一个因素都是原因,但又绝不是某一个因素所主导。

这是一个创新生态系统运行的产物,

也是一种独特的创新文化的产物!

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的聚集,以及这些要素间频繁而密切的互动,形成了一个孵育创新的良性生态体系。

隋波对硅谷的这种创新生态体系,非常感兴趣!

在国内,也曾先后出现过“中关村”、“粤港澳湾区”这样的科技创新区域规划,希望能够复制“硅谷神话”。

本来最有希望的是中关村。

这里也有着大量的顶级大学,有着一些成功的高科技公司,有着政府大力的支持……

有人才培养,有学术氛围,有资金和政策支持,也有产学研一体化的机制。

可以说条件已经非常充分了。

但中关村却始终没有做起来……

当然,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创立,中关村依然是国内互联网和高新科技领域,最有发展潜力和影响力的区域。

可是,相比硅谷,在整体生态体系和全球影响力方面,还是差了不止一筹。

至于“粤港澳湾区”……

虽然有腾讯和华为这样的巨头公司为支柱,也希望通过以香港这个曾经的国际金融中心为桥头堡,引入更多的资金,国家也给予了充分的政策扶持。

但短板却很多,

除了人才和大学方面的弱点之外,

像腾讯、华为,这些巨头公司都有着极强的独特企业文化。

这种彼此之间,格格不入的企业文化,很难在一个区域内,形成“活跃”的互动创新氛围。

反倒是老马的阿里所在的钱塘。

因为电商相对庞大的产业链,在周围形成了一个以阿里为核心的创新产业群。

只是可惜,这些创新互联网,大多是围绕电商业务,多样性的创新不多。

此外,

相比起隋波前世所熟悉的阿里、腾讯等国内巨头公司。

在不断发展中,通过收购、投资,内部创业等方式,所形成的单一“巨头公司生态体系”。

隋波觉得,硅谷的这种更广泛范围的创新生态体系。

才更加值得学习和借鉴。

中国互联网产业想要超过美国,不仅仅是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更重要的是,

要建立起一个更加全球化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七章 豪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