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无线电通讯设备的研制过程中,孙又平得到了社团各方面精英的帮助,包括这个青铜工作室在导电元件这一块给予了孙又平强大的技术指导,所以,孙又平把这个第一次的发射演练给了边小静,不过最主要是边小静在越野车组里操作过摩尔斯电码,上手比较快。
这个时候的空间,无线电干扰源除了太阳粒子爆发,也就是海洋之心上可能有了,电磁信号非常的干净,孙又平带着耳机,仔细的听着耳机里传来的电流信号声,然后在纸上划着点和线的图案,信号前后重复了两遍,都是有规律的点划,等信号停止,孙又平拿出一个小本,开始翻译电码,当他一笔一划的写出四个小字时,周围的人群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声音。
“世界您好”孙又平看着小纸条上写的四个字,眼里竟然微微的湿润了,这是他们团队一年多的努力啊,先后请教了四十多位会员,前后写了二十几万字的研究笔记,把会员们存留的笔记本电脑看了一个底朝天,只为找到一些有用的资料,可是常常失望而归。
没有有用的资料,只能一次次的实验,一次次试错,然后改进,今天终于听到了悦耳的电流信号,这个吱吱的声音比最美的仙乐还好听。
从发射机房跑过来的项目组成员拿着边小静的呼出信号纸,上面也写着和孙又平手里小纸条上一模一样的四个字,所有成员又一次爆发出热烈的鼓掌和欢呼声,这次更为热烈和持久,孙又平站起来和周围的成员热烈的拥抱,互相拼命的拍打着对方的后背。
消息传到执委会办公室,林纪元高兴得直拍大腿,喜出望外的说,“好啊,我们又前进了一步。我们要感谢同志们的辛苦付出啊!”
第二天,林纪元就和几位留守的执委迫不及待的驾临孙又平的研究所,视察了研究工作,对研究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表示衷心的祝贺,接下来林纪元就露出了本性,着急的问,“小孙啊,这个东西怎样?什么时候可以进行洲际通讯啊?”
这一问把孙又平吓够呛,“林教授,目前我们仅仅能够进行一百五十米无障碍通讯,距离跨洲际还差的远啊。”
“这个好办,原理搞清楚了,剩下就是大小和功率的问题了,咱们就是什么时候能够把功率堆上去?”林纪元有点着急啊。
“这个还要慢慢试,一步一步的来,我接下来的目标是三个月内实现本部对玫河口基地的无线电通讯。”孙又平说了下一步的规划。
玫河口基地距离本部直线距离也就是三十几公里远,如果在三个月内实现这个目标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林纪元一想,也只能这样了,跨洲际通讯看来还任重道远啊。
过了几天,港口传来一阵欢呼声,明珠号庞大的身躯出现在本部港口的视距内。
以冷春山为首的第二批次大员考察团胜利归来,同行的还有刘星林夫妇和赵鑫夫妇。林纪元带领留守的干部去港口迎接,看着几个月不见的考察团员一个接一个的从明珠号下来,林教授露出满脸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