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青春校园>我真是大昏君>第二百五十七章 难舍破家,阶层不同

安土重迁,经常被描述为中国人的一种传统习惯,且是根深蒂固的。

但在古代的农耕社会,这是可以理解的。与后世发达快速的交通和信息联络不同,古代百姓的活动范围非常狭小。甚至于,有的老百姓一辈子都没出过县。

当然,老子曾说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比安土重迁还要严重。用落地生根、画地为牢来形容,都不算过分。

而且,在农耕社会,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耕种也是大多数百姓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职业。

古代可不象后世的工业、商业社会,哪有那么多的打工机会?打工又没有社会保险,老了干不动了怎么办?

有土地则不同,虽然也有天灾啥的风险。但在百姓眼中,“三十亩地一头牛,孩子老婆热炕头”才是安稳安心安定的小康生活。

其实,二丫爹和中年汉子只是广大期望着返回辽东故土的一员。别说他们这些已经远离的,就是已在辽东的,也有着这样的心思。

金州,又一批京营飞骑乘船抵达,分配到军营驻地,暂时休整,调养马匹,适应环境。

即便是比较短暂的停留,也促进了本地的经济繁荣。当然,主要还是占得先机的中华商会所属的商人。

大兵有钱,商人们都知道。对生活用品的需求量很大,特别是烟酒,那简直是供不应求。

商铺、酒店的生意也特别兴隆,建筑虽不富丽堂皇,可人来人往,并不亚于繁华的城市。

“英子又有得忙了。”英子爹一口酒下肚,又在心疼商铺里的闺女。

柱子点着头,给老汉又倒上酒,说道:“忙过这一阵能歇几天吧?英子已经是管事儿了呢!”

“管事儿不管事儿的?年龄可是不小了。”英子爹突然来了气?刚挟了鱼肉放嘴里,便把筷子把桌上一拍?瞪着柱子问道:“我闺女还嫁不出去了?”

柱子被劈头问得发蒙?但很快反应过来,赶忙摆手?“英子这么好的姑娘,怎么会嫁不出去?”

英子爹“嗯”了一声?可眼珠子还瞪着?等着柱子继续往下说。

张柱子陪着笑脸,解释道:“这不是马上就要灭了建虏,要平辽了吗,俺的意思就是等一下。俺看?也就今年末明年开春的事儿。”

“明年开春?不管能不能平辽,亲事得办了。”英子爹一锤定音,盯着柱子点了头,脸色才稍微缓和下来。

张柱子殷勤地斟酒布菜,讨着未来老岳丈的欢心。这是必须的?英子再有主意,老爷子要死不同意?也没办法。

“话说呀——”英子爹两杯酒下肚,眼睛倒显得更亮了起来,张柱子已经掏出一盒烟递了过去?嘴上说道:“看俺这脑子?买了还忘了拿出来。”

英子爹哼了一声?不客气地把烟收下,还是装上了自己的烟袋锅,嘟囔道:“还是俺这个有劲儿。”

张柱子嘿嘿笑着,给老岳丈打着火点着。

英子爹深深吸了一口,吐出一团浓重的烟雾,开口问道:“退役士兵至少给一百亩田地,听说还给一头牛,这个章程已经定下了吧?”

“是,朝廷已经定了章程。”张柱子如实答道:“现在可以登记,只等平辽之后,便可以申领。但到底能不能可着心意挑拣,还不好说。”

英子爹点了点头,说道:“你定好了在哪选田地吗?”

张柱子犹豫了一下,说道:“俺听英子的。她要是觉得这里好,就在这里住。”

“旅顺?”英子爹眯起眼睛琢磨着,摇了摇头,“连金州的土地都不够哩,现在都分完了。旅顺有港口码头,又日渐繁华,在这里住下也不错。可就怕不是长远的打算,可惜了一百亩田地。”

“大叔您有什么打算?”张柱子听出点味道,赶忙征询建议,这说到底,还是得按老爷子的想法办。

英子爹磕打着烟袋锅,说道:“说到底呀,有这百亩田地,只要不败家,三五代都不愁吃喝。俺想着,你先去登上记,就在老河屯选地。兴许能如意,兴许那个破院子还在呢!”

张柱子无声地叹了口气,用力点头应承下来。这是老爷子想家了,那个屯,那个院子,那几间破房子。

“早点去办。”英子爹叮嘱道:“你说得也没错,这么大阵仗,俺是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人马,平辽恐怕也真就成了。”

张柱子是相当有信心,笑道:“这还只是辽南,辽西、辽东还有大军发动呢!”

“好啊,希望能早点太平。”英子爹感慨着,喝酒吃菜,心情大好。

……………………

吃得差点没关系,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也不要紧。老百姓嘛,最希望的就是太平安定。

但对脱离了温饱的阶层来说,虽然同样不喜欢动乱,但考虑的就不是几亩田地,几间破房的小事了。

上海,海商总会,会长李旦面对突然出现的颜思齐,眼睛翻得都要看不到黑眼珠儿了。

“哈哈。”颜思齐自觉理亏,先笑了两声,然后拱了拱手,“会长辛苦了。某着急忙慌地赶回来,以后就给某家,你好好歇一歇。”

李旦斜愣着眼睛,看着颜思齐毫不客气地坐进软椅中,伸手拔弄着旁边茶几上的几样小物件。

“在东番玩儿得可畅快?”李旦对这家伙也没招儿,但嘴上还是要损上几句,“听说你打猎很有收获,可带回什么特产,让某也品尝品尝?”

颜思齐抬头看着李旦,讪然一笑,说道:“特产肯定是要带


状态提示:第二百五十七章 难舍破家,阶层不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