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的炮手们一边向上帝祈祷,一边拼命的向对方发炮,试图干扰敌人战术的实施。葡萄牙人打出来的炮弹偏得离谱,明明瞄准了对方,可打出去的炮弹离对方至少有三四百米远。
这也怪不得他们,受这个时代铸炮技术的影响,炮管并不是标准的直线,而且炮弹和管壁之间的间隙很大,炮弹出膛后,这么远的距离基本上是指东打西。
这些重型火炮根本没有任何准头,而且这些火炮既笨重,又装添非常缓慢,每发射一次,至少要五六分钟。除了在海面上激起无数个水柱,根本就是在浪费炮弹。
尽管如此,朱厚照想要打败这支舰队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这个时代的海战是漫长而拖沓的,往往一次炮战需要一两个小时,这需要考验双方的耐心和耐力。
硝烟滚滚的海面上,两艘卡拉克船就像两条笨拙的鲸鱼,向外面喷吐着火焰。而“起点”号却像一只雨燕掠过海面,在一个个炮弹溅起的水柱中穿梭,迅捷而轻盈,宛如一只精灵。
朱厚照第一次斜切,给“起点”号的三门舷侧火炮提供了一个射角,但三艘船都在快速机动,这一轮炮击并没有取得命中。朱厚照在一个很漂亮的换舷机动后,再次斜切敌舰的舰尾。
这时候海面上刮着东北风。敌舰正好是顺风,它们的航速并不慢,“起点”号无法大角度横切,在斜切的过程中,“起点”号总是会进入葡萄牙卡拉克船后面几门舷侧炮的射界,还是比较危险。
三次横切三轮射击,”起点”号取得的战果寥寥。负责指挥火炮的朱厚炜马上意识到这样打不行。在这短短的一两分钟交错时间,想要用实心弹命中敌人的船舵,那简直是痴人说梦,而且十二磅的实心弹杀伤力很有限,不一定能干掉敌人的艉舵,朱厚照还是有些想当然了。
在一次横切后,朱厚炜通过望远镜观察到敌人的艉楼是露天甲板的结构和指挥台,他立刻有了主意。朱厚炜发出命令:
”下一轮横切时,换高爆霰弹,抬高炮口,集中火力,打敌人的艉楼!”
“换高爆榴霰弹!瞄准艉楼!”
命令很快就传达下去,每门炮的两个弹药手赶紧从弹药箱里拿出榴散弹,开始给炮弹安装起爆引信备用。装填手也开始忙碌起来,清理炮膛,安装发射火药。
北伐之后,朱厚炜改进了发射药。海军用的发射药不再是普通的黑火药,而是一种褐色火药。这个时代的人都不知道,发射药并不是释放能量越快越好,爆炸速度慢一点发射药效果反而更好,这是后人总结的经验。一直到十八世纪末才被英国人发现这个秘密,从而提高了火炮的射程。
褐色火药不像黑火药那样爆炸迅猛,而是爆炸的速度缓慢了很多,这样反而能给炮弹提供更大的动能,其实褐色火药的制作很简单,和黑火药唯一的区别是使用了碳化不完全的木炭。
十六世纪初的克拉克船船舵系统依然与此时的其它船只一样,使用舵杆操纵,没有舵轮。舵杆延伸至后甲板的艉楼内,操舵手在后甲板露天进行作业。舵的单侧转向幅度只有七度,因此卡拉克帆船的转向必须依靠船帆的辅助,想要转向非常麻烦。
卡拉克帆船还有个缺点,它的艉楼非常的薄弱。卡拉克船从最高处开始,依次是艉楼甲板,露天的前甲板与后甲板,上甲板,下甲板和货舱,共五层。艉楼甲板露天,承重结构较弱,防护也很差。
只是在舷墙上布设了四门回旋炮(佛郎基炮),虽然是一种后膛炮,但射程很近,还只能发射散弹和碎石,对付跳帮时很有用,但要是打战舰,那还是算了吧!有效距离不过一百多米,根本伤害不到“起点”号。
当“起点”号第五次斜切敌舰舰尾时,朱厚炜精心准备了一次霰弹齐射,凌空爆炸的霰弹几乎杀死了里斯本号艉楼上所有人,船长当场阵亡。半空中的爆炸气浪顺带撕碎了后桅帆布,搅乱了后桅的帆索。
后桅上的操帆手被四射的霰弹击中后,像下饺子一样纷纷跌进海里,后桅杆的风帆立刻失去了作用,里斯本号的航速大减,几乎瘫在了海面上,一年三轮霰弹齐射,像风暴刮过里斯本号,它的甲板上基本看不到几个活人。
“起点”号这一轮也吃了点亏,葡萄牙人的”暴风”号本来就与”里斯本”号贴的很近,达·伽马伯爵作战意志很坚决,他横下一条心,冒着自家两船相撞的风险也横切过来,一副拼命三郎的架势。
等”起点”号从”里斯本”号右后方露出船身后,”暴风”号距离它已经不到四百米,这是两船距离最接近的一次。如此良机岂会错过,达·伽马稍微偏转航向,”暴风”号立马向“起点”号打出了第一次重炮齐射。
二十四枚铁球呼啸而来,虽然大部分依然打空,但其中两枚二十四磅大铁球准确击中“起点”号右船舷。“咔嚓咔嚓”两声,不到一尺厚的船板根本承受不住这种冲击。两处船板被击穿,碎木与肢体横飞,船上发出一阵惨叫。
”起点”号遭受第一次人员伤亡,一下子就损失了七名船员,另外还有四人受伤瘫倒在甲板上。朱厚炜虽然是航海高手,但也是首次打这种古老的海战,看到眼前这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