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青春校园>替汉>第一百二十三章 喊冤

江东六郡的士族因为地域因素,还有自身的利益或者说政治需求,他们在很早之前就有意识的抱团在一起。

而每个团体中,必有领袖人物。

在这特殊的以家族为联盟的团体中,领袖的不是某个人物,而是几个名声最盛,家学渊源最深的家族。

江东六郡中,显贵士族半出吴郡。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这个江东士族联盟中的领袖家族,也大多是吴郡望族。

陆家与恽家因为他们的门第,就是其中两家让人较为认可的领袖。

当然了,江东的士族联盟,本质上只是一种下意思的抱团行为。

并没盟誓之约,也并没什么明言指出谁是领袖,所以这种领袖的概念只是一种潜规则。

或者说是一种风向标。

江东各士族之间虽大多都有联络交往,但凡事都会有亲疏。

江南文风不如中原昌盛,大多江东士族其实都算小士族,底蕴不足。

自身底蕴不足的情况下,自然就会想到找大树来依靠。

而大多江东小士族所寻找的依靠的大树,除了考虑那家的声望之外,则必然优先选择与自己较为亲近的。

影响亲近的因素有很多,或因为联姻关系,或因为门生故吏之恩,或因为自家子弟与他家子弟曾共同蒙学等。

就是这样错综复杂的因素下,从外人看来,江东士族形成了一个联盟,但在内部人看来,这个联盟之中其实又分为几个团体。

几个团体分别为亲善恽家,亲善朱家的,亲善张家的,亲善陆家的,亲善顾家的等。

江东士族虽然形成一个联盟,但其本质是松散的,因为领袖不同,他们根本没办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步调一致。

只能在某些大事上尽量保持一致,共同维护江东士族的共同利益。

但其实很多时候,几家领袖之间的意见并不一致,这也导致了下面江东小士族的态度之间的分化。

例如当初孙策讨伐刘繇时,陆家和顾家是支持刘繇的,但恽家和朱家却是支持孙策的。

朱治支持孙策这是应有之义。

因为当初就是他力劝孙策南下江东,而且朱治与孙家还有深厚的渊源。

恽泰支持孙策,那是因为当初常氏恩养了孙策家人,对孙策有恩。

而且当时孙翊与恽清也有谈婚论嫁的风声,在这样的情况下,恽泰对孙策入主江东还是有所期待的。

在恽家与朱家支持孙策入主江东的情况下,这也影响了底下依附他们的小士族。

孙策刚率兵进入江东时,因为军纪严明,爱护百姓,秋毫无犯,江东百姓都亲切地称呼其为“孙郎”。

这句孙郎其实多出自各地士族之口,后面传播开来,渐渐的也影响了庶民的感官。

而且孙策率军每到一地,当地的百姓就会以牛酒犒军。

牛和酒这两样东西,不是是平常庶民可以拥有的。

这也大多是那些亲善恽家和朱家的士族们,在受到这两家的影响之后,对孙策的示好行为。

更有趣的就是,孙策拿下吴郡其实没费多少工夫。

在孙策即将进军吴郡的时候,吴郡太守许贡率兵在由拳率军抵御孙策。

结果时任吴郡都尉的朱治,直接以下克上,从钱塘率军到由拳击败了许贡。

许贡战败后投奔了严白虎,朱治就这样堂而皇之的代领了吴郡太守,在孙策到来后,将吴郡献给了孙策。

从表面上看,这是朱治忠肝义胆,立下大功,但本质上这是朱治背后支持孙策的士族,击败了许贡背后排斥孙策的士族。

不然朱治怎么敢奔袭由拳,又怎么可能在击败许贡之后,就这么直接代领了吴郡太守之职,而且还没引起什么动乱。

朱治是丹阳郡籍贯,当时在吴郡根基并不深厚,他背后若是没有部分吴郡士族的支持,这件事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江东士族是江东的地头蛇,他们要是真的团结起来,爆发出的力量足以让孙翊元气大伤。

但有句话说的好,同姓尚且可能异心,何况这些本就是松散的,并非完全一条心的江东士族呢?

正是知道这一点,孙翊才想出了分化的方法。

只要江东士族不能凝结为一个整体,孙翊化私为公的国策才能有力的实施下去。

……

在不久前,徐氏大肆捉拿居住在吴县中的士族的消息,已经传遍江东。

虽然官方公布的,他们的罪名是谋刺孙策这样的大罪。

但人心不同,有的人信,有的人自然不信。

特别是那些涉案的地方士族,哪怕他们明知这件事的确与他们脱不了干系,但这个时候肯定没有人会傻的认罪。

在这个消息传到各自的族中之后,先是在各自的族中引发了轩然大波。

然后各族族长或族中重要人物,他们的反应就是喊冤。

这样一传一十传百之下,许多江东士族的心中,就天然对这件事抱有了怀疑。

亲疏有别,相比于淮泗集团所代表的官方,这些被罪为叛逆的士族的话,更容易让他们信服。

当初徐氏派出信使传报四方,除了要将这件事宣告四方外,还有就是通告各县县令,让他们将在涉案名单之内的,这些家族成员捉拿起来。

有的江东士族在刚刚得到这个消息时,还没来得及组织反抗,便被县令带着县兵给全家捉拿了起来。

有的江东士族消息更为灵通,他们早一两天得到了这个消息。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三章 喊冤--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