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青春校园>替汉>第四十章 平越之策(二)
空,那么孙翊就能毕其功于一役,将山越与江东的军事力量对比瞬间扭转。

达到可以完全行使诸葛恪那三步策略的地步,从而彻底解决山越祸乱。

机会是有了,那么这个构想有实现的可能吗?

有。

山越军这次敢于倾巢而出,叛乱规模之大远超过往,有个原因就是一直压制他们的孙策死了,他们觉得悬在头上的那把刀消失了,所以气焰才会如此嚣张。

而且这其中肯定有其他势力的添油加火……

但若原因仅仅是这个的话,孙翊平定庐江的消息传开之后,山越应该陆续退去才是。

因为他们趁的就是孙策死了江东人心涣散,而继位的孙翊没有威望,压不住江东人心这个时机。

但是在孙翊平定庐江之后,威望大涨,江东的人心已经慢慢的归拢到了孙翊身上,江东军队的士气也在日益提升当中。

这时候就应该趁孙翊还没彻底整合好江东逃入山中,不然一旦等孙翊整合好了,孙翊一定会组织军队反攻,而那意味着什么,

野战!

山越虽然人数多,但他们毕竟是山贼,没有统一的训练,没有统一的指挥,而与他们野战的可是闻名天下的江东步兵,是训练有素,有优秀将才指挥的正规军。

野战那不是找虐嘛。

这不是臆测,而是之前的江东将领用血的战功证明的事实,山越当初也和江东兵马野战过,结果,挺悲惨的。

所以后来山越就学乖了,有机可乘就打,没有机会就退入山中自保,尽量避免江东兵马硬碰硬。

但有这种先例在的情况下,山越此时却反常的没有按照惯例退入山中,事出反常必有妖。

孙翊综合各种已知的信息得出了一个判断。

山越缺粮了!

山越虽然也会自己耕种,但这时候南方主要的农作物是水稻,这可是水稻耶,而山越住在山里呀。

这时候的耕耘技术没办法在树木林立的山里开辟太多稻田的,而山越有三十万人,所以如今的山越还没办法做到粮食自给自足,这也是山越时有叛乱的根本原因。

叛乱是会死人的,如果不是为了生存,他们也不会时常叛乱。

缺粮是山越这次叛乱规模巨大的主要原因,因为缺粮了,又碰上了他们认为的天赐良机,所以一窝峰都出来攻打郡县,为的是夺得大量的粮食。

明知有危险,却还是不退,怎样都要抢得粮食而归,这不是缺粮是什么,难道还真以为是“常回家看看”吗?

在孙翊判断出这一点后,孙翊立马就下了一个决定。

孙翊密令各地镇守的将领,趁着夜晚时纷纷出城抢割还未成熟的水稻。

孙翊的密令传到各地的时候,各位将领还以为是孙翊回来了,要对山越发动反攻了,一个个都很兴奋。

这段时间以来,孙翊严令他们不许交锋,他们在忠诚的执行孙翊的命令的同时,心中都憋着一团气,而这团气在得知庐江大胜后更强了。

结果打开孙翊的密令一看,却是让他们去收割刚刚播种的水稻,众将纷纷不解,这是什么骚操作?

不过现在孙翊的威望已经今非昔比,虽然不理解,但各地将领还是忠实的执行了孙翊的命令。

于是乎,在几天内,镇守各地的将领们各自领着手下兵卒,在夜晚时趁着夜色打开城门,却不是为了夜袭远处的山越军营,而是为了收割城外稻田中的还未成熟的水稻……

平时拿横刀的手如今拿镰刀,

还干的挺乐此不疲的。

在各地的山越白天起来后,就有人发现了城外的稻田如今已经是空荡荡的了,那本来代表生命的幼稻全部都不知所踪,一根草都没留下。

各地的山越头领得知这个消息后,顿时牙龇欲裂,立马组织起攻势向眼前的县城攻去,发泄着心中的怒火。

杀千刀的孙军,

你们太狠了!

孙翊后来在皖县收到了各地将领对割稻一事的奏报,在知道山越的反应后,孙翊就知道自己做对了,自己的判断也没错。

山越的确缺粮,不然不会对那些水稻幼苗那么在意。

本来山越是打算过一段时间还打不下来县城,就把城外的这些稻田里的幼苗都收割走。

这些幼苗虽然还没成熟,但至少还能充饥,至少还能为自己留一条退路。

但这如今唯一的一条退路,已经被孙翊活活堵死了,孙翊一根稻草都没给他们留下。

孙翊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孙翊不怕山越跟他硬碰硬野战,怕的就是山越逃回山里,这样的话,数十年难得一遇的机会就会错过了。

现在孙翊命众将坚守县城不让山越抢到一颗粮食,又将幼稻全部收割堵死了山越的退路,就是在告诉他们,

要么和我战,

要么活活饿死。

孙翊就是要逼山越与他在江东大地上进行决战!

山越就算忌惮江东兵马的野战能力,但是他们还有选择吗?

就算他们怕死,但是山中他们的妻儿还在等着他们带粮食回去,他们能逃避吗?

答案是显然易见的。

尽管已经做到这一步,但孙翊还是不敢大意。

他将山越逼到死角,这的确能够阻止山越逃回山里,只能和自己一战。

但这一战对于山越而言是背水一战,所以此时他们的战斗意念是很强的。

所以孙翊一直待在皖县不回吴县。

因为一旦孙翊回吴县了,那释


状态提示:第四十章 平越之策(二)--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