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伫立良久之后,扶苏最后还是没有选择进门,而是转头去了隔壁。
他不想将自己身上的负面情绪带回家,而且此时他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智者的开导。
幸运的是,自家的隔壁就住着一位当今天下或许是最具有智慧的老者,倒省了他四处求贤的奔波。
隔壁家比长公子府小不了多少的门庭前已不复当日车水马龙的盛景,除了仍有不死心的小猫两三只还在苦苦等候,宽阔的大街上已经恢复了平静。
多日以来,咸阳人也都明白了荀子并非是诚心拜访就能打动的,于是在再三碰壁之后,聪明人们也就果断放弃了每日里早早排起长队的诚意作派。
荀子门前的守卫都是扶苏安排下来的,自然都认得此时径直走来的是长公子,并未敢有阻碍,反而为其主动打开了门,任由稍显失魂落魄的扶苏踉跄着跨过了门槛。
到了荀子的屋前,高进等人不用吩咐就守在了门口,只等公子入内就在屋外关上了门。
屋内的陈设与荀子在稷下学宫时那栋草屋并无多少区别,只是书架多了些,也更大了些,于是得以摆放其上的书籍也多了些,但更多的书却都未能上架。
桌案上、地上,甚至塌上,四处都摆放着摊开一半的竹简,角落里更是层叠着堆了小山似的。
原本放置着时令花朵的花瓶此时竟也被厚重的书简挡住了大半瓶口,可怜花枝只能哀怨地将身子扭到一边,尽力从瓶中探出了一朵只剩了几片花瓣的花朵。
没有高进的目力,扶苏用了很长时间,才在书籍的海洋中找到了正撑着小舟,随波荡漾的荀子。
在这一片书海之中,一处不起眼的角落中摆放着一张同样满是书卷的几案,而荀子正伏在案上写着什么。
见到未经通报就进来的徒孙,荀子的视线只在他的脸上停留了一瞬间就又重新低下了头去,似乎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
荀师没有出言搭理自己,这却并未让原本打算来寻求答案的扶苏失望。
相反,他在这一片静谧之中找到了一些宁静。或许,只有在周围的人和事都被隔绝在外后,人们才有机会和动力审视自己的内心。
而他想要探寻的答案,就隐藏在自己的内心。
扶苏没有继续上前,而是原地坐下,将手边一卷翻开的竹简随意拿到了眼前。
书的内容不重要,扶苏只是通过阅读,将心神沉浸到自己的思绪中去。
竹简从扶苏的手中逐渐滑落,在砸到地上时发出了一声轻微的响动,荀子这才被响声惊动,看到有人进来了。
端详良久之后,荀子并未出声打扰已经无意间入定的徒孙,而是端起酒爵小啜了一口,便又摊开另一卷竹简继续写了下去。
扶苏正在审视自己的内心。
扶苏知道,自己其实一直以来都不是一个豁达的人,他总是很善于给自己背负起责任。
前世里,父母家庭的责任已经让他难堪重负,到了这一世,家国重任更让看似游刃有余的扶苏时常为之长夜难寐。
老国尉司马错的死当然不是扶苏的责任,但从他的死亡当中,扶苏得到的除了悲痛,更多的却是困惑。
他的困惑当然并非是“人从哪里来,会到哪里去”这样的哲学终极问题,而是死亡这件事带来的意义是什么
对此生无论是功绩还是人品都无可置喙的司马错而言,死亡或许意味着一种解脱,将他从那副已经无力容纳他灵魂的躯体中解脱。
那对扶苏而言呢
他当然也是会死的,而且面临死亡的威胁,对他而言几乎已经算得上是家常便饭了。
不久之前,楚辞的那一剑就让他再一次真切感受到了死亡。
即便扶苏能够一次次撩拨死神的裙底却一直幸运下去,但终有一日,疾病和衰老也会将他从这个世界上带走。
可以想见的是,在扶苏能够看得到的未来中,他必然是会死在这个世界,而非只在记忆片段中才有存在痕迹的“那个”世界。
那么对这个世界的扶苏而言,死亡代表着何等的意义呢
这个事实上总会偶尔敲动他心扉的问题,如今借由司马错当面的死亡,终于彻底闯入了他的心灵。
时间随着扶苏的沉思缓慢却坚定地流淌而过,在油脂灯燃烧的气味蔓延到扶苏鼻尖之时,蓦然从入定中醒过来的他,这才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在荀子的房间中坐到了黄昏时分。
而与自己来时一样,荀子仍在低头写书,除了挂在窗外西垂的斜阳,屋中似乎再没有任何变化,然而看在扶苏眼中,一切似乎都已经发生了变化。
揉搓着因久坐不动而血流不畅的腿脚,扶苏从地上爬了起来,对着荀师躬身而拜,等了片刻见荀师果然没有动静,这才释怀地一笑,轻轻从屋中退了出来。
屋外,高进等人自然还在等着,看到公子从屋内出来,高进惊喜地发觉往日那般光辉似乎又回到了公子体内。
虽然不知道在这段时光中公子从荀子那里获得了什么样的开解,但看起来效果十分不错,荀子果然不愧大师之名,的确比自己这样的糙汉能安慰人。
直到扶苏回到了自家府邸,从头至尾都未出过一眼的荀子这才放下笔墨,盯着扶苏方才所坐的地方,若有所思。
良久,荀子霜白的长眉先是一紧,然后又缓缓舒开。
懂得入定自省的君王
韩非,你教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徒弟。
手机阅读:http://m.81ks.cc/201521/
发表书评:http://www.81ks.cc/201521/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二二三章 再看看吧)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发呆向日葵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