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少年杯酒意气长>第三一零章 兰若寺

兰若寺。

这么三个大篆在不时闪过的雷电照耀下忽明忽暗。

扶苏突然有些冷。

这里面莫不是住着个聂小倩

“公子公子”

“嗯”

扶苏转头看去,身后的梅子酒等人都一脸疑惑地看着自己,显然是不知道为何他在门前突然停了脚。

寺门早已大开,里面也被高进手下的侍卫们检查了个通透。

大昭长公子与未来的楚王即将落脚于此,侍卫们怎么可能放过任何一点可能的安全隐患。

早在门口等着迎接长公子的寺中主持,带着一群老少和尚,还有几名杂役面面相觑,不知这位贵人怎么到了门口又停了脚。

不是说佛教要到东汉明帝时期才东传入中原的么

上一世自己去白马寺游玩,导游还信誓旦旦地解说,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官建寺庙。

那如今自己眼前这个看着跟普通乡绅家宅别无二致的“兰若寺”,究竟是个什么来头。

还有门前这几个剃着大光头,穿着青色僧衣,袒露右肩站着的大和尚,又是什么来历

人就在跟前,干脆问来就是。

不过还是先进去躲雨再说。

自己倒是不担心淋点雨就能感冒,这六七年里的锻炼不是白瞎的,只是郑袖母子体弱,难免会受了风寒。

想到此处,扶苏将视线从头顶的牌匾上移开,走前两步对着领头的主持和尚道:“夤夜登门,扰了佛门清净,还望主持海涵。”

大昭长公子突然驾临,老和尚开心还来不及,哪里会觉得打扰。

闻言赶忙行了个佛礼,以洛阳官话笑着回道:“公子大驾光临,哪里称得上是打扰,快请进来避一避雨吧。”

老和尚抬头做邀请状。

扶苏这才看清对方不似此时中原面容的外貌,稍一思考就明白了对方可能是个为了传教,不远万里东来的印度人。

而在老主持的身后,几名年轻一些的和尚看来也多是印度人,只有几个杂役看起来才是中原人。

或许这是最早来到中国的一批印度人了。

只是言语之间却是正宗的洛阳官话,一点听不出咖喱味来。

一边跟随主持的引领往里走,扶苏一边好奇问道:“观主持面容,不似中原人士”

“公子所料不差,贫道来自中原所称身毒的国家。”

在佛教进入中国的早期,和尚们的自称与后来的中原原生教派道教的道士们一样,都是“贫道”。

贫道者,乏圣道之义,是沙门自谦之称。直到宋以后,贫道才成为道士们的专有自称,和尚们便才改了口,自称为“贫僧”。

石林燕语记载:“晋宋间佛教初行,未有僧称,通曰道人,自称则曰贫道。”

而身毒是印度的音译古称,来自印度的梵语sdhu。

果然如此。

如今的印度应该是孔雀王朝最伟大,也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阿育王的统治时期。

这位虔诚的佛教徒不仅自身受戒,而且将佛教确定为印度的国教,在他统治时期,佛教的力量达到鼎盛,如此看来在这个时期佛教徒来中国,是的确有着足够的经济基础的。

“身毒在中原西南数万里之遥,主持辛苦了。”

扶苏随口一提,却让老和尚惊奇不已。此时交通和信息闭塞,无论西域还是中原,大多数人都只知道有“身毒”这么一个地方,能够确切知晓地理方位的,扶苏还是他所见的第一人。

“公子学究天人,贫道叹为观止。”

嚯,成语都用上了,看来这和尚来中原有段时间了。

被当做寺庙的的这一处院落虽有四进,不过与在外面看起来一样,寺庙的占地并不太大,远不如后世大相国寺那般气度恢弘。

在主持和尚的带领下,没走上几步,几人就被引入了一处还算宽敞的大殿中,显然是用来供待客的。

而郑袖是女眷,不便见客,又因幼子的关系,早早便告辞,在另外的和尚带领下,去到了后院歇息。

原本扶苏还担心寺庙不允许女子入内,觉得高进办事不靠谱。

不过看主持对于女子的态度,看来并的那样,不准女子入内的说法。

殿内出乎扶苏意料得没有佛像,也不知是没钱盖,还是此时并不时兴偶像崇拜。

而其他陈设也与中原一般家庭并无不同,除了眼前穿着三衣,袒露右肩的光头和尚,完全看不出此地是寺庙。

进殿之后,主持命人奉上清水,然后对扶苏及其身后几人道:“请坐。”

于是几人四下按着主宾落座,扶苏与主持一起坐在了上首。

“主持来中原看来已有不短的时日了吧。”

“从入境时算起的话,刚好已经七年了。”

时间倒是有点巧合,自己来这个世界的时间恰好也是七年左右。

七年时间,寺庙里连一个中原出身的和尚都见不着,看来佛教的发展在此时真是完全不上道,远没有“南朝四百八十寺”那般普遍。

说到这里,扶苏有些好奇,这群从印度经西域来到大昭的僧人,当然是没有验传身份证和通行证的,在律法森严的大昭,是如何入的境

总不能是偷渡的吧。

好奇之下,扶苏当即便问了出来。

“回公子的话,贫道来时,是带有阿育王手写国书,作为外使身份来拜会昭王的。”

作为使节,那倒能解释如何入的关。

“如此说来,主持是觐见过王上的”

老和尚露出了苦笑,


状态提示:第三一零章 兰若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