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苍憋着坏笑“功成身退”之后,楚使便重新成为了众矢之的。
不过这一次,有了充分的准备时间后,几位楚使便少了些慌乱。
当然,该挨的骂还是一句都少不了的。
楚使倒也光棍,知道自己理亏势弱,于是无论各国使节如何进逼,来回来去都只以一句话作为挡箭牌。
钟离是我国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领土——当然,原话不是这个,这是扶苏自己修改总结而来的。
其实真要说起来,楚使的话也没什么毛病。
追本溯源,钟离原本自成一国,是远古东夷族首领伯益后人的领地。
被封钟离之后,这一支以国为姓,便是现在的钟离氏。
后来钟离国将封国从山东迁到淮河流域,便是如今的钟离县(其实钟离设县是始皇统一全国之后,这里称钟离县只是为了方便)了。
自楚灵王熊虔(公元前538年)以来,钟离国被楚国攻灭而成为其下的领土。
虽然因为地处吴楚交界,钟离多次在吴国和楚国之间来回易手,甚至被勾践在灭吴称霸之后短暂接掌过。
但总体而言,钟离在三百多年的时间里的确长时间被楚国掌控在内。
因此如果按照后世的惯例而言,楚国宣言自己对钟离的掌控权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如今可不是民族主义觉醒之后的时代。
列国纷争,哪有什么主权意识的存在。
打下来的就是我的,谁跟你讨论什么历史渊源?
要真论历史渊源,大家干脆都别打了,全把土地还给周王室好了。
这个挡箭牌被无情击破,楚使腹背受敌之际,又拿起来另一块作为抵挡。
“既然矛盾如此巨大无法调和,那就先不和谈了吧。”
这就是在耍赖了。
我知道我理亏说不过,那就不说了。
实在不行就继续打呗。
这一来更让众人肝火大冒。
为什么楚使敢于这么硬气,他就不怕各国真的继续打下去,把楚国真的给灭了?
还真不怎么怕。
各国在昭国的控制引领之下都在准备和谈,正好又到了秋收之际,除了以职业军人为主要构成的昭军,各**队都撤回了大部分主战兵力回国进行秋收了。
即便是昭军,也只留下了白起与蒙恬两部职业军人,半职业且数量最多的王翦部依然要奉命还朝。
毕竟秋收是否及时,乃是关系到接下来一年时间国内民众的温饱问题。
而且大战已经结束,昭国明摆着不想直接灭楚,其余几国自己又没那个能力,那还不如撤兵回去收粮食。
同时还能节省很多粮草的开销。
楚使如今这番近乎于明目张胆的挑衅,就是得知了列**队的动向,才如此肆无忌惮。
秋收之后便是冬季,更不宜用兵了。
南国温暖也只是相比较而言,此时的冬季要远比后世严酷得多。
在冬季想要进行大规模作战是根本毫无可能性的,而精兵攻势对于土地广袤的楚国来说,就是针刺大象不痛不痒。
于是各国就算恼羞成怒,真要发兵如何也要在明年开春了。
大半年时间,天下局势如何可就不好说了。
而且昭国也不可能愿意。
其余各国更不愿意。
“请求和谈的,是你楚国。如今以不和谈为威胁的,还是你楚国。国家邦交,岂可儿戏!”魏国副使痛心疾首。
真要谈不下去,魏国的损失是最不能接受的。
留城彭城本就不够分的,再不多争取一点利益,就几乎连回本都做不到了。
因此魏使赶在诸位之前脱口而出也便不足为奇了。
“正因为不能儿戏,才要三思而后行,不可冲动行事。”楚使发觉这一招有效,便更坚定了胡搅蛮缠到底的决心。
总归一句话,要么就继续打,要么就把钟离还回来。
“要不然把钟离还给楚国,换来项地?”
提出建议的,还是魏使。
项燕身死之后,项荣、项梁两兄弟虽然战阵无敌,但到底威望不足,导致项氏族人群龙无首,势力大衰。
如今魏使提出要割让项地,自然是因为项氏已经不足以成为楚国大族,认为楚人很有可能答应过。
然而楚使还未做出回应,齐国方面首先就不答应了。
项地在魏国附近,钟离在齐国那边,割让项地以换钟离,这不明摆着是要从齐国这里割让去喂养魏国?
齐国能答应才有了鬼。
齐使先是被张苍按着脑袋骂了一顿,如今又被魏人下了绊子,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泗水之败险些葬送留城之战,更有可能引起联军星散,连扶苏公子都有可能被俘。”说到这里,齐使向扶苏这里稍作拱手示意,“如今魏人不深思己过,反而贪心不足是何道理?”
“你……你……”魏使面上一阵青白,却无言反驳,只能嘿了一声退了回去。
毕竟泗水之败,魏国水军在完全占据了优势的情况下生生浪输,将留城的补给线切断大半,导致扶苏不得不改变战略与楚军正面硬扛。
最终若非齐国的帮助,以及一点点的幸运,齐使方才所言很有可能成为事实。
而且留城之战后扶苏亲自向魏王写信请求免除魏军水师主将彭符的职务,已经充分说明了扶苏的不满。
魏使担心自己强词夺理有可能更引起扶苏的不快,便不敢争辩,只能退了回去。
楚国还没怎么动静,联军这边就先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