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生活在这个时代,或许不会理解这个时代人们学习英语的疯狂。
随着80年代,最早一批出国留学学子的归来,同样带来了西方世界的繁荣兴盛的消息。
或因真的活的很好又或者是“报喜不报忧”的传统文化影响,将美国描述的如天堂一般,那里遍地黄金,那里遍地是机会。
90年代初期,一个国内普通工人在中国一个月的工资,大约是一百多块钱两百块钱左右。
可是,如果他到了美国,干差不多的工作,一个月可以赚到2000美元。
让我们以一个月两百块钱的工资,算一下一个月2000美元的差距,到底有多少倍。
以1992年官方的汇率是一美元可以换五块五的人民币,当然了,黑市上的价格更高。
有一些二道贩子就是专门以这个为生的。
也就是说,在美国一个月相当于挣人民币一万一千元左右,而且这个价格要是换到黑市上,还会更多。
不仅如此,随着改革的深化,大量的外企公司在国内萌芽,掌握英语进入外企,工资瞬间翻几番。
掌握英语就代表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也代表了从此鲤鱼跃龙门。
而说到90年代英语热的疯狂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很多人都熟知的“疯狂英语李阳。”
李阳祖籍河东省,和叶小文算是老乡,摒弃了偏重语法和阅读训练的传统,另辟蹊径,从口语突破,并独创性将考试题变成了朗朗上口的句子,然后脱口而出,并且在英语四级考试中,李阳以优异的成绩拿下了当时全校第二。
在工作后,李阳凭借着极具感染力的演讲,不断的在各市之间演讲,贩卖学习图书,依靠个人魅力与煽动性的演讲,使得李阳赚的盆满钵满。
而李阳不满足于当前现状,他的最终目标是,让全国的人一起学习英语,于是李阳来到了京城。
1990年,李阳在北京太庙举办“疯狂英语”演讲,参加人数达到万人,之后李阳的名气也跟着水涨船高,之后俨然成为国内英语,语言培训教父。
这个年代大量年轻人受李阳以及社会主流价值观影响,为了学习英语呕心沥血,有的人把gre单词背了一百多遍,一本单词书已经翻到破破烂烂还在看、在读、在背;有的人考托福、gre、雅思,考了几十次,甚至还有的人为了出国倾家荡产。
这个时代是一个闯破头都要出国的时代,也是个倾家荡产也要学英语的时代。
放在后世很多人也许无法理解,但是,在这个年代许多人眼中,幸福触手可及,幸福就是学习英语,考试成功。
就是赵玉军这样混不吝的人,在英语课上都听的无比认真。
当然了,叶小文是整个班级唯一一个另类。
他对英语不感兴趣,前世英语水平也不怎么样,就维持在一个正常大学生的水平。
当然了,他经历过这个时代特别的能够理解这个时候的疯狂。
下课以后,一群人先回寝室换衣服。
“老四,把你的发胶借我使使。”
“行,省着点用。”
高晋义这个骚包把发胶扔给了赵玉军,还要叮嘱一句。
有句话叫,90年代要想混的好,发胶领带不能少。
只有叶小文就无所谓,坐在床上看着这一群人忙活着,就连耿付明都收拾洗漱着。
“老五,你不收拾一下啊,你看你那球鞋都脏成什么样子了。”
高晋义看着叶小文的球鞋,有些惨不忍睹,忍不住开口说道。
叶小文低头一看,确实一双白色的球鞋,都穿成黄色的了。
主要是南方天气雨水多,而叶小文之前的时候又去了一趟江宁县。
叶小文点点头,从柜子里拿出一双和耿付明一样的黑色布鞋。
来之前母亲姜桂芝给做了两双黑色的布鞋,军训的时候叶小文都舍不得拿出来穿。
这两天天气也晴了,正合适拿出来穿。
“卧槽,老五你这布鞋……”“别碰,我妈亲手给我做的,弄脏了,老子和你拼命。”
叶小文打掉了赵玉军的手。
“不就是一双……”赵玉军看着叶小文瞪过来,最后半句话咽回去了。
赵玉军是知道的,叶小文不差钱,能够用着大哥大的人,会没钱吗?
一个月都要好几百块费用,更何况从平时的开销也能够看的出来,叶小文不差钱。
哪怕就不如吴可贵家有钱,但是也绝对不比自己家差。
那就只能够说明,叶小文是真的很珍惜。
很快,一帮骚包都收拾好了,一群人下了宿舍楼,朝着女生宿舍走去。
“老五,老五你看我这个发型没有问题吧?”
“老四,你看我这衣服怎么样?
拉风吗?”
一群人一边聊着,一边朝着女生宿舍走去。
女生宿舍一帮莺莺燕燕的女生同样也都在化妆打扮着。
冯燕婷不时看向宿舍楼下。
“唉,来了,收拾好了没有,姐妹们,小师弟们来了。”
冯燕婷回头看着宿舍同学们笑着说道。
“来了,在哪呢?
我看看。”
张青青也挤到窗户前朝着下边看去。
然后一帮人都凑了过来,看着楼下叶小文等人,“唉,是不是那个宿舍,好几个女生正看咱们呢,老三站直了……”赵玉军挺直了身体。
“快,整一下衣服。”
吴可贵也赶紧说道。
看着一群沙雕室友一个个装模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