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孤才不要做太子>第四十一章 清晨

在一群“初高中毕业生”里,偶然混进一个“博士生”,大抵就是现在的情况。

李靖作为韩擒虎的外甥,得到了舅舅的悉心教导。别的将领只会计算敌我战力以多欺少以强欺弱的时候,他却能排兵布阵,准备计谋,做到以少胜多。

玄武门的事儿,他选择了两不想帮,所以李世民上位后,他就处在很尴尬的位置上。

lùn_gōng劳,他几乎是军方第一,得封卫国公这个正一品的官职+爵位,就是最直接的证明。论兵法谋略,他自称第二的话,恐怕没人敢自称第一,连好大喜功的程咬金,都不会去闹这个笑话。

但是,站位问题,却让他没法在这个新旧政权交替的关键时刻,崭露头角。

看着嘻嘻哈哈的将领们,李靖偷偷叹了一口气。

在他看来,八月,并不是突厥最合适的南下时机,可是他们偏偏就这么做了。究其原因,很有可能就是玄武门事变。这么考虑的话,这一次的南下,突厥恐怕不只是单纯的想要劫掠一点物资。有很大的可能,是要长驱直入,做拓跋帝第二。

想到这个恐怖的可能,李靖告罪一声,起身就要回家。

在这个兵危战凶的时刻,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将军必须守在皇宫,但是所有人都在展现自己的积极性。一片等战的人里出来一个退缩的人,却并没有人嗤笑。所有人,都微微发笑,目送着李靖离开。

武德年间军方第一人的李靖,这个时候落马,正合了他们的心意。

对于李靖的离开,李世民也没有多加干涉。不属于自己一系的人手,李世民天生就有点反感李靖的存在。这个时候李靖的自暴自弃,正合了他的心意。

穿过宫门,上了自家的马车,掀开车帘,李靖沉声对自家的家将说:“吩咐所有的人手,全副武装,咱们到渭水之滨去。既然满朝武将都不认为突厥人有可能兵临渭水,那咱们就去堵着。便桥,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毁掉便桥,就算这种事儿真的发生,咱们也能给朝廷制造出调集兵力的时机。如此,也算尽力了。”

马车边的家将点头领命,也不跟车,骑上战马就飞奔而出。

....

渭水河畔。

此时已经是午后,秋老虎依旧在这片大地上肆虐,锯木头的士兵和工匠们都汗如雨下。尽管很累,但是没人出声抱怨,因为尊贵的太子殿下就守在大锅边,给做工的人们烧水煮茶。

都是草身革命的,什么时候享受过这样的荣耀,就算说好的工钱到时候没了,也不会有人有怨言。

大锅烧水也是无奈之举,因为李承乾发现,这个时候的人们卫生意识简直低的令人发指。做工累了,直接就趴在河边,对着河水狂饮。还有些人干一会儿活就会到河边洗把脸,不是热的,而是因为汗水把头发上的泥冲了下来,蛰眼睛。

为了他们的健康着想,李承乾只能拿出自己秘藏的茶叶,给他们烧热水煮茶。

所谓秘藏的茶叶,就是没有被碾碎成粉末的茶叶,虽然没经过炒制,还有一股子草腥味,但是比起茶叶末来,不知道好了多少。

李纲对这种茶叶很是喜欢,先苦后甜的味道在他看来比加入葱姜蒜那七滋八味的煮茶要简单、恬静的多,很符合文人的意境。

看着烧水之时依旧坐立不安的李承乾,李纲推着轮椅走到了大锅边,安慰道:“你用不着太着急,说到底这种事只是你的一个推断。在老夫看来,你这一次的预防,多半是无用功。之所以不劝你收手,是因为老夫很赞赏你这种预防所有可能的习惯。现在,放宽心,别突厥人没到,你先把自己急得病倒了。”

吧干柴投进炉灶里,李承乾拿着小树枝在地上边戳边说:“您不知道,小子有很强烈的预感,这种事没准真的要发生了。”

对于李承乾的“预感”言论,李纲不置可否,预感这种东西,有的时候能够力挽狂澜,但是更多的时候却连一朵浪花都翻不起来。不过,这还是他第一次见李承乾对一件事这么的上心。作为太子太师,这个时候他只需要静静等待,待到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场空后,再安慰、教导就好。

本来乱哄哄的工地,在李承乾“流水化作业”的指导下协调、快速了很多。

终于,在经过组装后,第一架“八牛弩”被制作了出来。

看着安放在马车上、威风凛凛的“八牛弩”,李承乾心中大定。

拍了拍弩身,阎立本道:“太子殿下,这已经是下官能够造出的极限了,外型上,除非是常年掌控八牛弩的士兵,或者八牛弩的制造工匠,否则不可能有人能认出真假。铁匠木匠合力打造出来的弩箭,是真正的攻城凿,只是不可能被发射出去就是了。树皮揉成的绳索,一旦真的发力,刹那间就会崩断。”

“已经足够了!”

指指一边的油布,李承乾命两个士兵抬起油布,将八牛弩遮盖起来,只露出尖端的攻城凿。乍一看,还真的像极了八牛弩。

便桥两端相隔足有一百多米,这样的距离下,如果有人能看出端倪来,李承乾愿意把名字倒过来写。

有了第一架,就有第二架。流水线的工作方式让阎立本受益匪浅。

太阳落山的时候,于泰调来的一百多辆马车上,已经都安装了一架“八牛弩”。

一百多,依旧达不到李承乾的要求,于是,河岸边点燃了堆堆篝火,工匠们在深夜里依旧坚持着劳作,继续制


状态提示:第四十一章 清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