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我最近非常苦恼,希望先生可以教我。”徐咏之说。
“公子,我是您的属下,太实掌柜让我担心山字堂的甲等账房主管,您对我不要如此客气。”李嗣归说。
“我加入大周禁军,初心很简单,就是报仇,不怕您笑话,我自己对付不了李连翘,我现在终于肯面对这件事了,我只能依靠大周的军队,攻克南唐,才有报仇的可能。”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朝廷,一个国家,有自己的节奏,而我只是其中渺小一人,必须要跟着他们的节奏走,我可能要先去征服北汉,然后再跟着大军南下,但北汉和我没有冤仇,我也不想和他们打仗。”徐咏之说。
“公子,您成长了,这些话,都是深思熟虑之言。”李嗣归称赞道。
“但是我有一点担心,那就是先帝的死,如今第三天,到处都在发丧哀悼,征伐肯定不可能了,但是小皇帝能不能继续去一统天下呢,如果他们不打南唐,我又当如何呢?”徐咏之说。
“公子思虑得非常好,有句话: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我觉得要不要继续征讨北汉或者南唐,肯定不是当今圣上要思考的问题,真正决定这件事的,是符彦卿、张永德、石守信,和您的大哥赵匡胤。”李嗣归说。
“有意思,您一个文官也没有提。”徐咏之说。
“对,我有我的理由,首先我请教一下公子,您觉得,为什么大周把都城放在开封?”李嗣归说。
“因为梁朝的时候,都城就在开封……”徐咏之说。
“没错,但是那时候的开封,就是一个节度使所在地,为什么会变成都城?”李嗣归说。
“水网吧,开封的水运实在是太方便了。”
徐咏之的商人经验让他得出了一个答案。
“没错!”李嗣归称赞道。
他用筷子沾了汤汁,在桌面上画了起来。
“一个庞大的国家,要供养皇宫、宗室、百官和禁军。”
“过去的西汉,把都城放在长安,因为汉的官制还简单,关中的粮食还能供养。”
“后来的东汉,和许多朝代,都放在洛阳,就是因为洛阳水运方便,一个大国的朝廷,一定需要东边和南方的粮食。”
“开封比洛阳更方便,能直接把粮食运到城里来。开封本来就是一个巨大的交易市场,梁帝朱温就是考虑这个方便,才把都城放在了这里。但是开封有一个巨大的弱点,公子觉得是什么?”
段美美坐在一边,轻轻地说:“是不是菜太贵了?”
李嗣归呵呵地笑着,他知道段美美是徐咏之的心腹之人,所以并不觉得被冒犯。
“美美,开封的弱点,是地势太平了。”徐咏之说。
“这还不好吗?”段美美问道。
“如果一个国家的首都没有潼关、函谷关这样的关隘,没有蜀道、长江这样的险要,那这个国家的首都就必须屯上大量的士兵。”
“但是天下的耕地就这么多,就算每块地上都有牛,也就只能养这么多的兵。”
“在首都驻扎五十万士兵的话,边境的士兵就会非常少,这对皇帝是好事,因为他可以压制各镇节度使,但对边境是坏事,强大的邻国随时都可能长驱直入。”
李嗣归称赞道:“公子看得非常深远。”
“那这跟进攻北汉和南唐也有关系吗?”段美美问。
“有关系,”李嗣归说。
“柴荣皇帝一直想要解决北汉和契丹,后晋时期把燕云十六州给了契丹,中原丧失了一块养马地。”
“但是如果真的能打下燕云十六州,那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用天子守国门,把首都迁到燕山脚下,然后借助运河向北方运粮,这是个大工程,很难做。”
“如果契丹被赶回草原,他们就会反复入侵燕云十六州,劫掠百姓和人民,而远在开封的天子,根本就没法来来回回地两头跑。”李嗣归说。
“所以,李先生的意思是……”
“把燕云十六州留给契丹,让他们保有一中原的一块土地,为大周挡住更蛮的蛮族,可能才是大周最好的选择。”李嗣归说。
“原来如此!”徐咏之惊叹道。
“也未必是大周,任何一个朝代如果都城在开封,可能都会这样选择的。”李嗣归话中有话。
“先生的意思是……”
“大周亡不亡,区别不大,您能不能在改朝换代当中获得更大的利益,才是您应该考虑的。”李嗣归说得非常直白。
徐咏之低头吃了一筷子面。
“那南唐呢?”段美美问李嗣归。
“美美姑娘是北方人吧。”李嗣归说。
“是,河北人。”
“你觉得北方的土地质量如何?”
“只能说是平平吧,我去过鄂州,觉得那里的物产比北方丰饶多了。”
“对,江汉平原,唐时就是中央的粮仓了,一个中原的王朝必须要有江汉、江淮、洞庭和太湖一带的粮食,不然的话,养不起兵。此外,向西的通道在夏州那里,大周需要和西域贸易很难,所以,未来闽越一带的海港,也是王朝所需要的——比如泉州。”
“明白了!”段美美说。
“所以,无论是谁当皇帝,手上这么多兵,为了养兵,下一步一定会入侵荆南,打垮南唐的!”徐咏之说道。
“没错,可能会先打蜀练手,然后是荆南,接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