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天后,沐英来到吴国公府邸,朱元璋等人正在议事,沐英是朱元璋的义子,进议事厅无需侍卫们的禀报的。朱元璋看见沐英进来,说道:“知道自己错了吗?”
沐英单漆跪地,低着头说:“义父,孩儿知错了。”
朱元璋严肃的说:“你现在已经是将军了,不要动不动的冲在前面,你的任务是指挥,而不是冲锋陷阵,懂了吗?”
沐英说:“懂了。”
朱元璋说:“起来,坐一边听听各位长辈们对局势的判断。”
沐英站起来,走到下手边,坐在了最后的一张椅子上。徐达、常遇春等将军们二十几万大军,已经将平江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大大小小的各种战舰,将大运河平江段堵得个密不透风,小型战舰直接开进了平江城的外城河。
攻城战已经打了半个多月了,但张士诚的抵抗却出乎意外的顽强,徐达元帅将战舰甲板加高到高于城墙,居高临下的火炮、弩箭,对城墙上的士兵进行激烈的轰击和射击,但城内的士兵不断地进行还击,死掉一批,城内就迅速的补充上来,战斗还在进行中。
小明王韩林儿被缪永忠将军,从滁州接到应天城,途经长江瓜洲渡时,船沉入江中,韩林儿不幸遇难。再坐的人对此消息,并不意外,这是早就安排了的,小明王韩林儿只能是这个结局,对陈一民这次的杰作,让朱元璋还比较满意。
陈友谅的降将们,被朱元璋全部派遣了出去,对原陈友谅的占领区进行肃清,铲除那些余孽分子和脚踏两只船的中间派,这是军师刘伯温的主意,解决张士诚的同时,肃清江南敌对分子,为即将到来的北伐做准备。
最后的一个议题是,解决完张士诚后,朱元璋准备定都应天城,是自立为王还是做帝?这一点颇有争议,军师刘伯温认为暂时称王,等拿下北方后,再称帝也不迟。
李善长等人则认为,拿下张士诚后,江南完全同意了,江北至淮河流域也在国公的手中,完全可以称帝了。
朱元璋看着沐英,笑着说:“沐儿,你认为呢?”
沐英笑着说:“孩儿觉得,先称王为好,理由是,现在北方除了我们濠州的势力在抗击元军外,还有山东的毛贵、河南的赵丑厮郭菩萨、陕西的棒胡、袁州的彭和尚周子旺,北方还有大大小小的几十路抗元大军。
如现在称帝,则将这些义军队伍推向了对立面,到时候,我们可能要对付的不光是元军主力,还有各路义军将在我们背后捅刀子,将使我们四处遇敌。
假如现在只称王,我们则只是遭遇部分元军,而其他各路义军,则帮我们拖住了大部分的元军主力,最低的减轻了我们的压力,这就是我的建议。”
在座的人都开始沉默了,沐英分析的完全有道理,国人的劣根性就是如此,你称王,他不会在乎的,因为最多是平起平坐。你称帝就意味着在他们之上,他们都得俯首称臣,这就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暂时称王。
最后朱元璋一锤定音,称吴王。由过去的吴国公改为吴王朱元璋,你张士诚不是要压我一头吗?我就灭了你,将你的吴王抢过来。
议事完毕后,沐英跟朱元璋一起进入了内院,马夫人带着几个孩子在这里,沐英对义父义母说:“义父义母,我大哥朱文正一时糊涂,犯下了滔天大罪,我希望义父,看在大伯一系只是单丁相传,改善下大哥的监禁待遇,改为软禁,给他找个媳妇,让大伯一系能够延续香火,有个传宗接代的机会,请义父恩准。”
马夫人也说:“我看可以,软禁就行了,让他有个后人吧,也算你报答当时在困苦时、大哥对你的援助之情。”朱元璋考虑了一会,点了点头,马夫人对沐英说:“这事你不要参与了,我让人来办。”
沐英又说:“义父,最近我准备回一趟定远老区,带着儿子、夫人回去给我母亲上坟。”
朱元璋也正想了解一下,他在老区的秘密,就同意了,只是嘱咐他多带护卫,保证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马夫人知道沐英很孝顺,也没有反对,同样嘱咐他多带人手,免得再次发生上次的截杀事件。
沐英带着孟达等几十位护卫,再次回到了丹徒城,将军府里,张千千等女铁血卫都在这里,沐英进来后,张千千等人看着沐英只想哭,沐英知道,一方面这些女孩子对自己的感情很深厚,知道自己出事后,这些女孩子都急坏了,他们都是孤儿,或者在受苦受难时,为二墩所救,沐英给他们报了仇;
另一方面顾盼与曾玉跟他们一样,大家感情很好,在一起亲如姐妹,现在顾盼与曾玉因掩护沐英而遇难,大家心里很难过。
其实整个铁血卫都是如此,一听沐英遇难下落不明,都炸营了,哭着喊着要去救人,因为沐英当时失踪了,要不是没有目标,这些人早就去了。他们与沐英的感情,就如亲人一般,所以,现在沐英回来了,大家一定要亲自来看一看,才放心离去。
沐英对她们说:“我很抱歉,没能将他们带回来,这次一共有五位兄弟、妹妹们战死了,此仇不报,誓不为人,我一定要他们血债血还!”
张千千等人哭成了一团,沐英也不劝她们,让她们尽情的发泄,好久,张千千抬起头对沐英说:“大哥,下次出去多带些姐妹们和兄弟们,不要让我们这些兄弟妹妹们担心受怕了,没有了你,我们都不知道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