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都市现代>心理科医生>第151章 案例解析
紧绷着,因为父母不能依靠,就只能靠自己努力养活自己、甚者养活家人,一刻也不敢放松。

唯有拼命工作赚钱,内心才有安全感。儿子不是出生在期待之中,甚者影响了工作,成了累赘,破坏了她内心的安全感,进而引起了她的烦躁,甚者是敌视。

儿子是一个情感投射下的牺牲品。从儿子一出生,她便对儿子没有爱,只有责任,没有亲密感。甚者还有一种不耐烦,而这种不耐烦随着儿子的成长以及自己生活事件的增加,逐渐加强,甚者有一种强烈的愤怒存在,发展到甚者不能听到儿子的声音。

不得不说她的儿子很无辜。她对孩子的不耐烦和愤怒并非来自于儿子本身,因为儿子本身很优秀。

因此,只能说,在她眼里,她看到的听到的并不是她的儿子,她的儿子已经被她生命中的几个重要的男人附体了。

也就是说,她把她对生命中的其他几个男性形象的感情投射到了她儿子身上了。她生命中几个重要的男性几乎都是缺位的,让他失望的和愤怒的。

首先,她生命里的第一个男人——父亲。

我认为,一个孩子人格的健全,除了需要一个能时刻察觉她的需要的母亲让她成全她共生期的全能感之外,在分离—个体化时期,她还需要一位强大的父亲来成全她对理想化客体的需要,用来抵御全能感失去之后的弱小无力以及无所不在的死亡恐惧(不安全感)。

我在这里强调了父亲,但是我并没有否认母亲,母亲依然存在于她的生命里,同样是她的最重要的理想化客体。父母共同承担起了她的理想化客体任务,是她发展出正常人格的基础。

对母亲的理想化和认同,成了她对自己女性形象的认同的基础,而对父亲的理想化和认同,成了她人格中男性气质的基础,也就是荣格所说的阿尼姆斯。

从她的主诉中可以得知,她的母亲并没有承担起她的理想化和认同的重任,对她照顾上的缺失,对家庭照顾上的无力,对丈夫在家庭中缺位的无能为力和懦弱,多子女家庭,能分给子女的爱的稀少。

这些都无法满足她对母亲理想化和认同的需要。而父亲,缺位于家庭,没有尽到照顾妻女的责任,仅有的对子女的爱还都全部给了家中的弟弟(重男轻女思想严重),这让她对父亲失望和愤怒,同时还会引起她对得到了父爱的弟弟的嫉妒和愤怒。

她没有办法理想化父亲,更没有办法认同父亲,于是在面对母亲的艰辛不易的时候,对父亲进行了反向形成,自己替代了本应合格的父亲的角色,照顾起了母亲。

从储爱槽理论上来说,她们母女之间的爱并不是正常的从母亲流向子女,反而是从子女向母亲的反向流动。这样必然会使她原本空虚的储爱槽更加的匮乏甚者被透支。

其次,她的弟弟虽说不是她生命中的最重要的男性,但是仍作为男性形象让她感到嫉妒和愤恨,就因为他弟弟是个男孩,分走了几乎全部的父爱,而这些父爱中原本应该有属于她的一部分。

她说她喜欢探春,探春曾感叹自己命薄,庶出,还是个女孩子,不会被重视,前途堪忧,她说但凡自己是个男人,必然要出去创出一番名堂来。

另外探春很具男子气概,也很有能力,能在王熙凤生病期间将当家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而又有创新精神。

庶出(被忽略)、女孩(家里重男轻女)、具有男子气概、希望自己是个男人、当家(女强人)等这些特点她和探春竟是那样的相像。也许她看到了探春就像是看到了自己,或者说探春镜映了她,因此她会那么喜欢探春,原因应该在此。

希望自己是个男性,从根本上来说是对自己女性身份的不认同。在她心里,女性是软弱的,可怜的,薄命的,被忽视的,还需要承担起养家的重任。

再次、她生命中第二个重要男性——她的第一任爱人

从她的主诉中可以得知,她的爱人经常因工作原因出差,夫妻常常两地分居,爱人不仅无法帮助她照顾家庭生活,不能给她踏实的依靠,还常常让她相思等待,承受孤独。

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仍然要靠她自己,柴米油盐、斧棍锤叉、电器水暖,各方面的运转维修都靠她一个人,本是一个女娇娥,偏偏练就了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最终得来的不是独立的幸福感,而是无依无靠的委屈与辛酸。在这一段婚姻生活中,对爱人应该是有思念、有爱、有不满、有失望,甚者是有恨的,意识中的“不应有恨”,但是抵不住那月亮总是“常向别时圆”。

而爱人的后来遭遇车祸去世,将她心中原本有的全部情感推向了顶峰,对爱人原本也许并不浓烈的爱变得更加鲜明浓烈,因为往着不可追,失去难再得,思念加深。

恨也更加的异军突起,因为爱人死亡了。死亡是对所爱之人的一种最严重的背叛,背叛了曾经白头偕老的誓言;死亡是一场最彻底的遗弃,以后的人生路再也无法给她陪伴。

曾经的遗憾再也没有机会弥补,还将未来生活的全部重担压在她一个女人本已不堪重负的柔弱的肩上。

他让她承受失去爱人的痛苦,还要让她出面为他处理车祸留下的烂摊子,长时间的事故处理以及车辆处理可以说耗尽了她最后一点心理能量。

在她被重担压垮的时候,她对抛弃她独自死亡的爱人应该是充满愤怒


状态提示:第151章 案例解析--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