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仙侠修真>剑圣琴心>第21章0年宝刹

唐朝时代,我中华国力强盛,达到世界顶峰,因此,唐人便有了与生俱来的无比自信,唐朝便形成 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化开放时代,兼容并包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又反过来使得唐朝成为全盛之国,这样的时代,也给三教合一创造了必然条件。

哪三教?佛教、道教、儒教三大中华圣教。

佛教,本传自西域,北魏时,达摩祖师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唐太宗李世民时期,著名的玄奘和尚就曾前往印度,学习和求取佛经。佛教的文化核心是万事万物对立统一,阴阳转化,万法皆空。

道教,自天师张道陵创教以来,奉老子李耳为尊,其教义精髓是阴阳平衡,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儒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以孔子的理论为根基,奉行的经典是中庸之道,讲究不偏不倚,追求仁、义、礼、智、信。

这佛道儒三教,组成了中国古文明的基本传统文化,对统治阶层以及老百姓都影响深远。

千载寺,三教文化之表表者。前文也曾提及,早年寺中主持李道子,号十力和尚,他少年时代即非常聪明,有过目不忘之能,文学、武艺、医术、占卜等技艺造化极高,他集佛道儒三教于一体,并博览全书,从易筋经、道德经、无极经以及周易中,悟出了一门至高无上的武学心法,这门武学心法,修之既可强身健体,益寿延年,更可舒经活骨,功夫大成。

李道子这样的文武奇才,百年难得一遇,其百年修为,常人难以望其项背。在他的主持下,千载寺,由此更加兴盛,连皇家对千载寺也另眼相看,常邀请李道子前往皇宫讲经论道。

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千载寺,其实只是一个统称。真正意义上的千载寺,是由总共占地五六百亩的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三座寺庙共同组成的三教合一的寺庙群。

整个千载寺建筑群屹立于群山环抱之中,寺如其名,历时千年,经过历朝历代不断的修葺完善和兼并,千载寺规模极其宏大,其间殿宇重重,鳞次栉比,显得更加古朴巍峨。

建筑群的最西侧是千载寺本寺,由绩善亭、无极殿、三教堂、天王殿、大佛殿等佛教殿宇组成。殿后侧是练武堂,是历代高僧、道人与俗家弟子演武的地方。

建筑群的中间是三圣祠,由孔圣殿、伏羲殿、文王殿、女娲池等供奉儒教诸神的殿堂组成。

三圣祠前是有名的博鳌潭,相传是伏羲观鱼而顿悟,尔后画出八卦图的地方。

据说在上古时分,此潭内有黑白两种鱼,互相追逐嬉戏,伏羲看见之后,久久没有离去,三天三夜后恍然大悟而画出奥妙无穷的八卦图。祠后的小河上有座女娲桥,传说中,伏羲与女娲时常桥上相会,互诉衷肠。

千载寺建筑群的东侧是代表道家的殿宇,由太极宫、八卦门、太极殿、老君殿组成,里面供奉着道家诸位先贤。

所以,这广义上的千载寺正是三教合一的武林圣地,这样的儒道佛集于一体的宝地千古未有之,而能衍生于唐,天时、地利、人和共同造就。

千载寺本寺后殿有一块巨大的广场,四周开阔,并无遮挡,是千载寺练武堂。在初生的明媚阳光普照下,广场上的青石地板也反照出一片熠熠生辉的光芒,这些坚硬的青石地板上,仍能看得到许多深陷的脚印,想是千载寺僧人常年练武不辍,以致留下踩踏的印痕,两边的木质兵器架上,井然有序地摆满了棍棒、戒刀等兵器。

早课过后,宽阔的练武场上人头攒动:左边是众武僧,他们一身灰布袍,千层底上扎着绑腿;右边是一众俗家弟子,他们一身白衣,脚下踩着黑色软短靴。

场上总有三四百人,他们的队形横平竖直,间隔距离惊人的一致,全部排列得整整齐齐,众人皆静立不动,双手胸前环抱,双眼微闭,双腿微曲,似松非松,体态自然,一个个摒除杂念,全身放松,练起了千载寺的无极桩功。

整个练武场上鸦雀无声,三四百人,连呼吸声也收敛平缓,只有清风拂过,带动衣袂轻飘作响。

“铛……铛……铛……”几声浑厚的钟声从山顶准时传来,声震于天。

辰时已到,钟声就是信号,领头武僧一示意,众武僧与俗家弟子刚才还纹丝不动,此时突然姿势一变,众人挥拳踢腿,拳脚相交,先由慢至快,后辗转腾挪,上百人同时使开了一套拳法。

顿时,广场上拳风霍霍,喊声震天,众人踢打摔拿,上下翻飞,动作整齐划一,只见一片灰影与白影,大家挥汗如雨的练了开来。

而领头的武僧正是空见和尚。

千载寺的武功,以无极内功为基础,衍生出无极桩、无极拳、无极刀,无极棍等武学,这些千载寺传统武艺可刚可柔、内外兼修、声名远播。

今早天气甚好,阳光一早便穿破晨雾,洒遍千载寺每个角落,裴旻经过多日调养,身体基本已经复原,他与月娥眉、公孙大娘、公孙管家四人闲来无事,便结伴在千载寺四处走走,他们一路走马观花,不期然来到千载寺的练武堂,也很轻易的见到千载寺武僧与俗家弟子习武的场景。

按理说,江湖中一般的武林门派,大都门规森严,挟技自珍,本门之中的武艺绝学传子不传女,派中弟子另投他处学艺也会被认为是背叛师门,这种行为一旦被江湖中人知晓,那便会臭名远扬,搞不好还会惹得别人群起而攻之。

状态提示:第21章0年宝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