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植大为震撼,但刘协毕竟是小孩,只以为是刘协任然是从哪里听来的见解,于是收拾一下那颗激动的心,继续道:“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何解?”
刘协一听,这话简直就是误人子弟,面色一僵,恨恨道:“老师,这话大谬,学生齿之。”
“嗯?何以见得?”
“这话愿意是:评价一个人应该这样,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三年不改变他父亲的行为原则,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但在学生看来,这不一定是孝道,如果一个人的父亲表面上乃是德行兼备的人,但实际却是为富不仁,或者残忍嗜杀,那么父子朝夕相对,父亲又拥有绝对的权威,儿子也必定会学到父亲不好的东西,那么这父之道也就存在瑕疵,或者说是大问题;而且,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志向,不应该把父亲或者他人的志向强加给自己,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他们或许没有秉承父之志向,但他们作为大汉朝廷的纳税人,为大汉朝廷奉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不是不孝,而是对大汉尽孝,尽忠,他们才是最光荣的,自古忠孝难以两全,如果要我选择的话,我会选择先对国家尽孝,如果一味秉承父之志向,也就没有卫霍之功,也就没有了汉武之风,不知老师觉得学生所言可对?”
刘协的话有理有据,如果放在一群大儒之间,少不得要进行一番深刻的讨论,可惜的是此刻只有卢植一个听众,但这也足够引起轰动了,这可是颠覆了儒学中的一些理论,一次两次或许是投机取巧,但刘协这第三段话可谓是鞭辟入里,不是温故而知新能够解释得了的。
可卢植仍旧不信一个六岁的孩子能够有这番见解,想了一下,便道:“殿下何以得来这番见识?”
刘协微微一笑,道:“司马子长曾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没有全对的学说,也没有全错的学说,择其善者而从之,我不过是略有了解百家之言,致力于行,多读书,读好书罢了。”
卢植是大儒,但不是腐儒,卢植只是深刻的学习了论语,并没有思考其中的对与错,但刘协一番话却如醍醐灌顶,深深的刺激着卢植的大脑皮层,卢植心中震荡,将论语放下来,对着刘协鞠躬一礼,激动道:“二皇子聪颖,植不及也,请受老夫一拜。”
卢植一个老头,岁数都够做自己爷爷了,这一拜着实把刘协吓得不轻,刘协赶紧扶起卢植,惶恐道:“哎呀,使不得,使不得,学生不过是瞎胡咧咧罢了,老师不必当真,您要是拜我,我会折寿的,可千万不要搞得太过客气,刘协受不起啊。”
卢植这才醒悟过来,自己一把年纪了,向个娃娃行拜,着实有些说不过去。
卢植奋力使自己平复一下,道:“不过话说回来,二皇子,你年仅六岁,就已学究天人,老夫大为不解为何二皇子会有如此造诣?”
学究天人?造诣?造孽吧,刘协心中想到,但这个为何却是把刘协给问住了,于是含糊其辞道:“这个,那个,其实刘协是没吃过猪肉,但也见过猪跑,而且平时也比较喜欢思考,所以懂得一些,额,这个猪呢就是豚,倒是叫老师见怪了。”
卢植哪里肯信他的鬼话,但刘协不说出个所以然,卢植也不好继续纠葛,因此道:“二皇子真乃不世出的神童也,倒是植孟浪了,不过二皇子学究天人,老夫已然没有什么可教授二皇子了,植这就去告诉陛下。”说完卢植作势要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