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时代,两军对战的输赢一看武器,一看兵种。
武器好理解,铜戈铜镞跟石矛骨镞打,那就是碾压性的胜利。从大乙成汤到如今的昭王,每一代都严控器族、垄断铸铜术,为的就是自家大邑战力卓越,睥睨万族。
但是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是历史的必然性决定的,一两个人为因素只能拖緩,无法真正阻拦的。
渐渐地,其他族裔也揣摩出了铸铜术的一二机巧。由于铜料不足,无法做出大邑商那样的精美重器,可铸些刀戈矛镞却不在话下。
鬼方就是如此。
从去年到今年,鬼方先联合土方侵入沚邑,接着突袭下危、联合子画叛乱,直搅得大邑商战火四起。可以说,鬼方能打到今天,铜制武器功不可没。
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兵种。
那时没有马鞍,人骑马时只能在马背上搭一块毡子、皮毛略垫一下。可这也只能起到减少摩擦膈伤的作用,根本无法将人固定在马上。
农耕族裔的人们并不是从小骑马。骑在马上全靠双腿夹紧马腹,两手还得持着缰绳,稍不留神就会坠马。
放眼整个大邑商,骑马还能空出手射箭的人百里挑一,能在马上持戈砍杀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骑兵只是鬼方、薰育这些游牧民族的专利。
骑兵灵活机动,行踪难辨。商军对抗这种进犯,倒也不是没有办法,他们靠的是另一个杀招——战车。
夏商时期,战车的地位相当于后来陆战的坦克。笨重、昂贵但是皮坚肉厚,杀伤力极强。一辆战车上既有远程攻击的弓镞,又有近距离拼杀的矛戈。
一辆战车最少两马牵动,最多四马前驱。行转不便,杀伤力却大。而游牧骑兵虽闪转迅速,每次开弓所伤毕竟有限。二者各有优劣,一旦规模相当开始对战,胜负确实难料。
也可以说,输、赢,就看双方将领如何排兵布阵。
鬼方这边,鬼方易显然筹谋已久,并没有按着游牧族裔的散乱脾性随便指派。他点了弃做先锋,率两千赤鬼部精锐骑兵冲在最前。
战鼓已响,弃用面巾蒙住口鼻,一马当先冲在最前。屠四和蓝山护卫左右,二人双目不停,紧盯着弃的动作。二千骑兵呜呼喊叫,夹杂着马蹄踏地声,震得天摇地动。
下危的商军反应迅速,鬼方众人刚隐约看见对面大城,已有一支商军拉开阵仗迎了上来。弃放眼分辨,头车主帅身后高悬一面赤色大旗,偌大一个“雀”字迎风招展。
是雀侯。
弃咧了咧嘴,稳了。
不怪他放心,这雀侯十五岁时便随昭王平叛龙方,一出手便擒拿龙侯归营,可谓少年成名。后来昭王开疆拓土,每十战里八战都有雀侯。有他在,谅鬼方易再多诡计也难施展。
弃回头对屠四微微颔首,对方会意,掏出牛角号吹将起来。
鬼方易疑心重,只命令弃率这两千人对商军反复射击三轮,然后便自退回。后面的事不必他管,弃再如何也问不出他有什么后招,只得依言行事。
但愿雀侯机变,一定要顶住。
号角既响,众赤骑纷纷准备挽弓搭箭。又前驰数步,商军已入射程之内,屠四再吹二遍,前驱赤骑立刻放箭,且放完之后立刻向左奔驰,把商军暴露给后面的伙伴。
长弓开合的声音犹如季风吹过劲草,漫天箭雨纷纷向上、再向下斜钉下来。
弃歪斜射出一箭,即刻返身,但见雀侯早已命战车后撤,步兵上前。那持盾步兵高矮相接,将盾连成一片遮住头脚。
密密麻麻的黑红漆盾连接成墙,将所有人护在当中。箭雨来势汹汹,却都被盾墙挡在外头,叮叮当当折落一地。
弃放了心,拍马向后,带着放完一轮箭的赤骑兵进行第二次冲击。
第二次冲击依旧白费,只有零星几支铜箭侥幸从盾牌间隙射中商军士兵。但也立刻被人替换下去,两轮下来,商军阵线居然纹丝不乱。
雀侯当真好样的,挫败突袭之后并不急于出兵追击,而是调动战车缓缓向前,以静制动静待对手。
“果然慢性子沉得住气,这时候他如果追着咱们出来,那就肯定中了鬼方易的计。”弃笑着对赶上来的屠四道。
此时他们这两千人刚刚回转,按照弃的推断,鬼方易是想引着雀侯出来追击自己,好趁机率大军从缺口出攻入下危。可惜雀侯不上当,把阵线守得固若金汤,鬼方易这一招没奏效。
但是鬼方易的第二招立刻就来了。
弃还未折返一半,就听后面传来一阵喊杀声。扭头一看,商军阵前烟尘滚滚,东西两侧各有千骑杀将出来,冲向商军两翼。
“什么时候来的?”
弃大吃一惊。
屠四细细分辨,大声回道:“不是鬼方人,那是百族联军!”
果然,那些骑兵穿着比赤骑还乱,打扮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各族人马只听自家官长指挥,一小股一小股地围着商军攻击,雀侯的整齐防线也被分割成了一截一团。
屠四见状,连连低呼完了。弃厉声喝止,与他一起率众骑退至一边。
不怪屠四忧心,他旅长出身,最懂治军的不易。一支兼有步兵、车兵的军队,要想能训得调度自如,最要紧的便是互相配合。
步兵分横行、竖列,前后左右相邻每人间隔就有几步远。人数一多,后排士兵压根看不见前排的情况,一切都只能依靠每行的行长来发号施令。
各行长得看着本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