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上元诗会在茗雅阁的二楼举办,茗雅阁二楼一面临街,能看到整条街的夜景。诗会负责人孙仁专门定了临街的最大的一间雅间,大家举头观月,低头赏灯,吟诗作赋,别有一番风味。茗雅阁门外,店家搭了一排架子,上面挂着各式各样的花灯,灯上写了些灯谜,让大家猜。架子并未挂满,留了些空地儿让文人雅士自行出题目贴上去。架子旁边的桌子上准备了笔墨纸砚。
戌时将至,苏轼等人来到茗雅阁门口,见孙仁往架子上挂字条,道:“其他人来了吗?”
孙仁一边挂字条,一边答道:“差不多了,还有几个估计也在来的路上了。”
杨咨看了眼字条上的字,是一首诗的前两句,想了下,作了后两句。
孙仁满意地点点头,道:“还算工整,就是意境差了点。”
程建用想了下,也作了两句。
孙仁点点头,道:“意境倒是符合,但没杨兄的工整。”随即看了眼苏轼,道,“苏兄,你试一下。”
苏轼想了下,拿起笔写了后两句,孙仁等三人看后均赞不绝口,一首普通的诗被他加上后两句后竟变成了藏头诗,可谓妙哉。孙仁把苏轼写的字条挂在他的字条旁边,笑道:“看看今晚有没有人能作得出比苏兄更好的诗句来。”
“我们眉山的大才子可不是浪得虚名的,只怕今晚应该不会有人超越了。”杨咨笑道。
“苏兄,你也出个题目挂上去呗!”孙仁道。
苏轼想了下,拿起笔作了一副对联的上联,挂在了架子上。孙仁随即答了下联,但总感觉有所欠缺,程建用、杨咨等人也觉得对出来的下联比上联略有逊色,就不往上挂了。
这时苏辙手里拿着一个花灯走了过来,见苏轼等人站在茗雅阁门口,道:“你们怎么不上去?”
“还差几个人,我们反正没事,就下来玩会儿。”孙仁将笔递给苏辙道:“我刚才作了首诗的前两句,这个是你兄长作的,你也试一下。”
苏辙接过笔,将手里的花灯递给苏轼道:“花灯亲自送到姐姐手上了,她只留了四个,这个让我还给你,说这灯面上画的坚韧挺拔的竹子配你刚刚好。”
苏轼接过花灯,哈哈一笑,道:“姐姐可好?”
“精神不算好,听小早说最近食欲不振,吃不下东西。”苏辙道。
“今天街上应该有很多特色的小吃,我们等会儿诗会结束了去转转,买点好吃又能久放的,给姐姐送过去,她没胃口了也好吃点。”苏轼道。
苏辙点点头,拿起笔开始作诗。
缺席的几个人姗姗而来,苏轼等人一同上楼赴诗会。大家玩了一个时辰便散场逛街赏花灯去了。苏轼等人出了茗雅阁,看着门口架子上的花灯谜面被很多人解了出来,旁边的空架子上也挂满了密密麻麻的字条。孙仁惦记着自己刚才的那首诗,自从苏轼补了后两句,那张字条所在的那一排架子就空的非常显眼,大概是觉得怎么对都显得班门弄斧。孙仁凑近一看,他和苏轼的字条后面除了之前苏辙挂上去的一张外,还多了一张字条。他拿下来看了下,赞道:“妙啊!后两句不仅和苏兄一样将整首诗变成了藏头诗,更重要的是竟能把诗的意境写出了和苏兄完全相反的感觉。苏兄,你有对手了。”
苏辙听后走过去看了下,连连点头,道:“确实不错!这首和我兄长写的那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好像是刻意为之。”
程建用、杨咨也凑上去围观,纷纷赞不绝口:“此乃人才啊!苏兄,你过来看看!”
杨咨见苏轼一直盯着架子,半天没回应,凑过去看下到底是什么东西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只见苏轼刚才题的对联的上联旁边,挂着一张字条,不由赞道:“这下联对的太贴合,太完美,人才啊!”
孙仁把这张写了下联的字条取了下来,对比着挂在架子上苏轼的上联,赞道:“妙啊!”
苏辙走到孙仁旁边,对比了他手里的两张字条,道:“你们不觉得这两张字条的字体很像吗?”
孙仁仔细看了下,点点头,道:“应该是同一个人写的。”
“字写得不错!”杨咨赞叹道。
“字迹清秀,落笔柔中带刚。”苏辙补充道。
“会是谁写的呢?”苏轼道。
孙仁指了下茗雅阁专门安排看架子的伙计,道:“这还不简单,他一直站在这儿,问他不就知道了。”他拿着字条走到伙计身旁,问道,“小哥,你可知道这两张字条是谁写的?”
伙计摇摇头,道:“送往迎来的人太多了,掌柜只让我看着架子别被人挤倒了,别的不曾留意。”
“我有印象哦。”另外一个伙计凑过来,道,“是一位穿粉衣的姑娘。”
“姑娘?穿粉衣?你确定?”苏轼问道。
“确定啊,因为很少有姑娘来题字啊。我记得很清楚,她当时写完就走了,围观的人一片惊呼,所以印象比较深刻。”那人说道。
看架子的那位伙计回想了下,道:“哦!对,我想起来了。当时她走了以后,大家还在这儿议论了一番呢。”
杨咨意识到了一件事,自言自语道:“粉衣?不会这么巧吧。”
“什么这么巧?”程建用问道。
“我们刚才在醉客居不是见了一位身着粉衣,颇有姿色的姑娘吗,会不会是她?”杨咨道。
程建用摇摇头,道:“杨兄,你看看这街上有多少穿粉衣的姑娘,哪有这么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