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初唐闲公子>052章蒙古高原下

为了解除尉迟循俨的尴尬,唐志提出华夏族这个概念,“只要你认同儒家的思想,你就是华夏族的一员。我们生活在这篇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刀耕火种,筚路蓝缕,为我们开创了这片基业,身为华夏儿女,我们最重要的使命是什么?不是为了一家一姓,一宗一族的存亡,而是为了守护这片土地的一草一木,绝不能让敌人霸占,守护我们的文明传承,绝不能让外族践踏,守护我们的父老乡亲,绝不能让敌人杀戮。儒家说士人的使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士族文化最大的危害就是没有国家、民族的观念,谁来做皇帝,谁来统治这片土地我们都欢迎,做奴隶都能接受,只要保住我的家族就行,这是彻头彻尾的自私自利的极端狭隘的宗族思想。这次是五胡乱华,中华民族磕磕碰碰走过来了,太宗把东突厥消灭了。下一次呢?他们没有想过,当这片大地上的华夏儿女都被杀戮、被奴役,当我们引以为豪的文化传承被外族肆意践踏的时候,他这一宗一族还能独存吗?所以我们首先树立起国家、民族的观念,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荣昌盛而奋斗。”

说到这里,学生们都议论纷纷,不是忠于一家一族,忠于整个华夏民族,这个提法震耳欲聩,发人深省。

李思顺问道:“忠于华夏民族,那就不是忠于大唐朝廷?”

唐志回答:“忠于华夏和忠于朝廷并不矛盾,朝廷是民族意志的具体体现,是代表整个民族的利益。除非朝廷卖国,把我们生生世世生活的土地割让给外族。有些时候因为我们民族暂时国力贫乏,无力对抗外族的时候,可以做一些妥协,这是权衡之计,不存在出卖民族利益的问题。比如汉高祖刘邦和匈奴和亲,唐高祖对突厥称臣,委曲求全,为什么呢?因为无力对外,只好先积蓄力量。

唐高祖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然历山飞不破,突厥不和,无以经邦济世矣。’也就是说,当时只有向突厥称臣,才能换取后方基地晋阳的安全,为进军关中换取条件。

后来卫国公大破突厥,太宗非常高兴,‘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国家草创,突厥强梁,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颉利。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稽颡,耻其雪乎!’

这就叫忍辱负重,方可成就大事。”

唐志说完,在黑板上书写: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明朝政府出台了一个国策:“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于是明朝脑残粉歌功颂德,津津乐道,认为明朝其实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与号称最强大的汉、唐相比,明朝亦毫无逊色!

问题是你可以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天子可以守国门,但是绝不能死社稷,你要能翻盘啊!你以为君王死社稷死得其所,死的姿势很美?去你娘的!

有些砖家说岳飞愚忠,那是因为他们脑袋进水了,国难当前,能玩篡位谋反的事吗?国家的百姓怎么办?当时的老赵家和天下百姓的安危是连在一起的,终于赵家就是忠于民族,当年曾国藩没有反清也是一样,反清的结果就是震旦大乱,列国明目张胆瓜分震旦,曾国藩将成为民族的罪人,后来左宗棠收复新疆也成为不可能了。

还有人说岳飞和霍去病不是民族英雄,咱们中华民族天生就有56个?那不都是一枪一马干出来的?如果哪一天咱们把东瀛拿下了,那些抗倭战士也不是民族英雄?还有人说大清屠杀汉人是民族融合必要的代价,我们的砖家队伍里怎么尽是这种人,好像脑袋后面吊一根猪尾巴是光宗耀祖的事,这些砖家跟那些驯服的大臣一样,口称奴才,你要说他不是他就跟你急。

其实宋高宗要杀岳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岳飞如赵匡胤一般兵权过重,所以想要篡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赵构不得不忌惮,自己赵家的安危不能系于岳飞的一念之间。

对于唐志这个家、国一体的观念学生们都接受了,这一关算是蒙混过去了,其实要深究起来唐志的话经不起推敲,卖不卖国谁来决定,你认为朝廷卖国你就可以造反?

说到这里唐志把后世中国北方的内蒙古的边界标出来,“这些地方是草原的精华地带,一定要掌握在我们汉族人的手上。当蒙古中央区域被外族占领,这片草原就是我们抵御外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问题是现在这些地方都归外族人占领。汉朝光武帝刘秀把南匈奴放在河套地区,最终埋下五胡乱华的祸根。”

接下来唐志把北宋时期的幽云十六州标出来,“当第一道防线被外族占领之后,中原政权就不得不退守第二道防线,这里是燕山山脉和阴山山脉,如果这里丢了,我们的生存空间将大大地被压缩。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河套被占领,河西走廊也保不住,华夏就失去了养马之地,北方的游牧民族就可以来去自如,最终占领中原。所以首先我们要把河套地区汉化。”唐志把北宋的形势格局说了一遍。

燕云十六州应该叫做十六个市,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全境,山西和河北的北部地区。自古以来,便是中原王朝保护农耕文明,防御游牧民族的前沿


状态提示:052章蒙古高原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