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铁血真三国>3马儿不死吾死无葬身之地

3 马儿不死,吾死无葬身之地!

听了探子的报告,韩遂哈哈大笑:

“曹阿瞒真有歪点子,居然将车辆连接,用树木立栅做成甬道,来当屏障?曹兵躲进甬道里行军,倒也是天下奇谈!”

“老贼是被我打怕了!”

马超轻篾地笑笑:

“下回被我碰到,看他再往哪里跑?”

“曹军如此胆怯懦弱,怪不得在赤壁惨败了,哈哈哈哈!”

众将都大笑起来。

马超颇有把握的说:

“我军只要在渭水北岸阻击曹操,最多20日,曹军粮尽必退无疑。”

韩遂笑道:

“那还不如让他渡河,半渡而击之,取胜岂不快得多?”

西凉诸将被河岸之战鼓舞了信心,都认为照韩遂的办法主动出击好,用不着与曹军相峙。马超也就没有坚持自己的主张。

曹军趁着暮色,一批批的偷渡渭水。

由于缺少船只,曹操根据当地老农的指教,扎成了许多木筏和牛羊皮筏,这支奇形怪状的水军一次次的往返,向南岸输送了上万兵将。

天亮了,各支部队还在河滩上忙着树桩立营抢修工事,猛然,摄人心魄的战鼓声响了起来,中间还夹杂着尖利的笳号声,那是关西军的联络信号。紧接着远处出现了黑压压的人潮,排着队形向河岸徐徐压来。

曹操对着慌乱的士兵举刀大喝:

“各军以营为列,不得哗乱,违者立斩!……”

徐晃、张郃、朱灵、丁斐等将极力约束自己的部队,按照曹操的命令,草草排成几个方阵。

眼瞅着西凉军不疾不徐地逼近,曹军将士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压力。

关西军进到一箭开外的地方停下,数万人马排成一种特殊的队形,无数个小圆阵,横竖成弧形,前面是密集的几十层步兵,手里都持着半人宽、近人高的巨大盾牌,中间夹杂着大量的长矛兵,还有数量相当的骑兵穿插其间。马超、韩遂等将领,分别处于各小圆阵的通道中。

“此是何阵?中原不多见啊……”

曹操问左右的谋士。

董昭等人摇头不知。唯有贾诩答道:

“此阵名为魚丽(鳞)之阵,春秋时郑国就曾用过,不过那时是以步兵环绕战车而编队,西凉军却是步骑编队,估计中间有些变化……”

贾诩说得不错,关西军此阵正是“鱼鳞阵”。其中主力是马家军的嫡系部队。其它诸家西凉部队辅助进行混编。

说起西凉兵团和“鱼鳞阵”,却和遥远的欧洲罗马深有渊源。

公元前53年,镇压斯巴达克起义的古罗马前三雄之一的克拉苏,功成名就之际,竟在中亚草原上,被东方游牧民族帕提亚军队击败杀死,两个军团被击溃,第一军团6000人,在克拉苏之子浦克琉的统帅下无法回国,辗转流浪之后,成为东方匈奴的雇佣军。

西汉武帝时,汉军击败匈奴,对这支罗马军队极为宽大,接受其投诚,让他们在河西走廊西段建立了独立的城市,就是神秘的驪轩。

约公元二世纪初,骊轩城化为废墟。但经过500多年的生息繁衍,罗马军的后代就在这块土地上生存发展下来。东汉末时,正属于马家军的统治地域。

马腾、马超一脉相承,吸收了大量的罗马军人后裔,部队里有着大量高鼻子深眼窝的西方人,和彪悍孔武的西域少数民族壮丁。

由此马家军拥有了两项当时绝无仅有的军事素质,一是战士身躯普遍高大魁梧,体力超群。第二就是熟练掌握了产自西方的鱼鳞军阵。

整体来说,马家军以步兵为主,野战中个人技能和整体战斗力强大。但因为地域特点的差别,马家军缺乏攻坚克城的装备和经验,缺少机动应变的能力,这也是后来马超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管他鱼丽阵还是鱼鳞阵,还能挡住我的玄甲重骑兵吗?”

曹操自信的说罢,命令道:

“徐晃、张郃,你俩各率铁骑2000,从左右两翼进攻;朱灵、丁斐、曹真三将各率步骑2000进攻中路。”

曹操拈须微笑,

“上次被马超小儿偷袭,这回要堂堂正正的击破他!”

五将听令,各率军向前杀出。

中路距离近,先动手了。朱灵等先令数千兵士齐齐放箭,顿时无数箭矢似黑鸦般一片飞向半空,再呈弧形落向敌阵。

只听一阵噼里啪啦的金属撞击声,西凉军移动盾牌,瞬间组成盾的坚城,遮得严严实实,箭雨空洒,绝大部分落在坚硬的盾面上,向四周弹开,只有极少数落进长矛兵的队伍里,引起小小的骚动。

徐晃、张郃率领两队玄甲骑兵,像两股狂飙分袭左右。

此时的曹军是诸侯中因富庶而装备最精良的军队,特别是骑兵,无论数量和质量都是天下第一。

徐晃等重要将领,都穿着高级的明光铠或黑光铠,整体成型,甲有花纹,胸背两侧都有金属圆护镜,既威武又实用。校尉以下军官多穿嵌牛皮或金属片的护肩筒袖铠,头上兜鍪两侧盖耳。

虎豹骑和虎卫骑即使普通骑兵,也穿着前有挡胸甲,后有挡背甲的两当铠。防护装备已达当时极点。而马镫的初步应用,更使骑兵如虎添翼,再不用像战国以来那样,需要一手拉着缰绳,一手持械作战。

冷兵器时代,骑兵就是战争的高尖端兵种,是步兵的噩梦与克星。往往几十名骑兵的高速冲锋,就能冲垮数百乃至上千的步兵防线。袁绍、袁尚等多少


状态提示:3马儿不死吾死无葬身之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