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青春校园>第三人类计划>第680章永远

问:你能够证明这种学问正确无误?

答:只能对另一位数学家。

问:(笑着)你声称你所谓真理的本质是如此深奥,超乎常人理解能力之外。照我看来,真理似乎应该清楚明白一点,没有那么神秘,更浅显易懂些。

答:对特定的某些人来讲一点都不难。举个例子,就说热传导罢,或是大家熟知的热力学,早自人类历史的神话时期开始就是明白的道理,可是大部份人还是没有办法设计出动力引擎来,即使再高的智慧也一样。我怀疑有学问的委员大人……

这时一位公安委员倾身向主控官说了些话。话虽听不清楚,但带嘶声的嗓音颇含怒意。主控官红着脸打断谢尔顿的话。

问:我们不是来听你说教的,谢尔顿博士,我们姑且当作了解了你的意思。现在我指控你,意图为了一己的私心而预言灾难,颠覆公众对帝国政府的信心!

答:我否认。

问:我再指控你,意图宣称在所谓川陀灭亡之前的一段期间,将充满各式各样的动荡不安!

答:这是对的。

问:而本于此等预言,你意图使之成为事实,就组织了十万大军!

答:首先,我否认这项指控。就算真有十万人,调查报告会告诉你其中只有一万役龄男子,并且没有人受过军事训练。

问:你是为别人做事吗?

答:我没有受雇于任何人,执法大人。

问:你完全没有私心?纯粹为科学服务?

答:是的。

问:那我们再看看。未来能够改变吗?谢尔顿博士。

答:答案很明显。这个法庭可能会在几小时内炸成碎片,也可能不会。如果会,未来当然会有些小小演变。

问:你在逃避问题,谢尔顿博士。我问你全体人类的历史能够改变吗?

答:能。

问:容易吗?

答:不,非常困难。

问:为什么?

答:整个星球的人群所集合而成的心理史学趋向,具有强大的惯性,要改变它需要同等强大的惯性。牵涉的人群太大,或是相对数量太小,改变所花费的时间就必须够长。懂了吗?

问:我想是。你是说川陀不一定会毁灭,如果有相当大数量的人决心挽回的话。

答:对了。

问:比方说十万人?

答:不,差得很远。

问:你确定?

答:想想川陀有四百亿人口。再想想这股导向灭亡的趋势不仅限于川陀,而是整个帝国。帝国拥有的人口则超过一百万兆。

问:我懂了。那么也许十万人能扭转潮流,如果他们连同子子孙孙辛勤工作个三百年的话。

答:恐怕不行。三百年太短了。

问:啊!这么说来,根据你的说明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你召集十万人加入你的计划,但在三百年之中要改变川陀的历史是不够的。换句话说,不论他们做什么都无法防止川陀的瓦解。

答:很遗憾你说的没错。

问:再换句话说,你的十万人没有不法企图。

答:完全正确。

问:(缓慢而自满地)这么说来,谢尔顿博士——请注意,当心点,我们要一个经过深思的答案。你的十万人目的何在?

主控官的声音逐渐尖利,他已经关上了陷阱,把谢尔顿逼到死角,精明地堵住所有回答的可能。

一阵交头接耳的杂音升起,横扫过旁听席上的一排排贵族,甚至侵入委员席。

只见他们左右扭动身躯,其中唯有委员长不动如山。

谢尔顿不为所动,静待嘈声增涨。

答:将崩溃的影响减至最低。

问: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是什么?

答:答案很简单。未来川陀的崩溃不是孤立于人类发展之外的事情,而是数世纪来错综复杂悲剧的最高潮,并且仍在加紧步伐。我所说的是,各位,正在进行中的,银河帝国的衰退及败亡!

杂碎嘈音变成了隆隆闷响。主控官不自觉地大吼:“你在公开宣扬——”但不得不住口,因为旁听席上狂涛巨浪般涌到的“叛国!”嘶喊声已经表示,他用不着强调这个字眼了。

委员长缓缓举起议事槌让它坠下,发出清脆的声响。旁听席的叫喊随着槌音沉寂。主控官深吸了一口气。

问:(夸张地)不知你是否了解,谢尔顿博士,你所提到的帝国曾经历一万两千年、数百世代的沧桑岁月而屹立不摇,并获得兆亿人民的爱戴与信赖?

答:你所说的我很清楚,我也了解帝国的历史;并非对各位不敬,但我敢说对这方面,我懂得的远超过在座任何一位。

问:而你却预言其灭亡?

答:那是经由数学达成的预测,我不作道德判断。就个人而言,对这个结论我深感遗憾。即使帝国不好(我是不这么想),衰亡之后的无政府状态更糟。这个无政府状态才是我的计划所决心要改变的。帝国的灭亡,各位,是股浩大洪流,不是容易对抗的。它是由持续滋长的官僚作风、封闭的世袭制度、衰退的进取心、受压抑的求知欲,以及其他上百种因素交织而成。它已经进行了几个世纪,如我所说,并且浩瀚壮阔得无法阻挡。

问:并不是任何人都能看出帝国不如以前强盛,对吧?

答:你周围所见尽是强大的表象,看起来能够千秋万世。可是,执法大人,腐朽的树干,直到被狂风吹成两断之前,看起来都坚实一如既往。狂风此刻正在帝国的枝桠间呼号,


状态提示:第680章永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