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是顶着满城诡异的目光进入了济南府城,在大明湖畔找到了杨妙真,此时已是深秋,可是大明湖之中满塘的荷花似乎开得更加娇艳。
听了他的讲述,杨妙真懒懒道:“这些事你做主就好,我们不会阻拦你,你是都督,不是我。”
李檀欲言又止,杨妙真看出了他想说什么,接着道:“不用担心,你只要虔诚信仰圣母,圣母一定会保佑你的。”
说这话时,她脸上的神情郑重、庄严、圣洁,仿佛眼前就是她信仰的那位圣母一般。
李檀得到了一个模模糊糊的承诺,急忙又出了济南城。
他其实早就有了反心,不然青岛方面不会向金陵报告说,益都府大都督似有反意。
出了济南城后,他没有回益都府,而是转而向东北方,直奔青岛而去。
早在他到之前,就已经通知了青岛方面,张世杰也知道他不便在公众场合露面,想了想,直接约到会山相见。
这里是青岛城中几个阵法的核心之处,红星、孔雀坐镇于此,平时人迹罕至,正是一个会面的好去处。
李檀也知道这个地方,也不担心明廷会对他不利,毕竟自己要做的事,接下来可是有大好处于明廷,所以,他这次来,不仅是要与明廷结盟,还是寻求他们物资上的帮助。
理清了思绪,他走上了会山。
这座山并不高,不过在这海边显得最高罢了,山顶是一株郁郁葱葱的灵木。
上得山来,张世杰已经烹茶等候,一见到他,立马上山施礼,道:“见过李都督,都督大驾光临,我等却不得不于此相见,实在是怠慢了。”
“张城主客气了,此次是我厚颜相邀,应该我赔罪才是。”
两人你来我往,客气了多番,才谈到核心问题:益都府反正,明廷可以给予什么样的帮助?
也就是到了这里,双方卡住了,李檀坚持要百万斤粮食,足够十万人的武装,张世杰却只肯提供十万斤粮食和一万柄长矛,其他的物资,需要李檀拿钱购买。
双方唇枪舌剑,最后李檀道:“如果没有这些,我不敢起兵,以卵击石,为你们火中取粟。”
“李都督言过其实了吧,如今蒙兀人在中原的力量都调集到了淮河一线,这里还有多少实力?再说,没有我们,李都督就不反正了?我可是听说,忽必烈对都督一直不以为然,只是被我们缠住了手脚才没空处理都督的。”
“再说了,如果战事稍有不利,蒙兀人肯定会调将军的军卒投入两淮,到时,将军准备做炮灰吗?”
一番话也说的李檀无可奈何,最后,张世杰道:“都督,十万斤粮食和一万柄长矛,三天后送往益都府外,再多,就没有了,天下所有势力,除了我们,谁还能一次性拿出这么多物资送人,都督三思。”
“至于反不反,都督自有决断,我等不敢妄言,都督三思而行,不要到最后,学韩信做铜室之悲。”说完,张世杰便带人下山去了,没有再多话。
路上,有幕僚问道:“将军,那李檀会反吗?”
张世杰没有回答,转而问起旁边的另一个幕僚:“慎远,你认为那李檀会反吗?”
“他来和我们接触,估计就已经下定决心了,现在不知道的,是他如何反?以什么名义?不过也不外乎据益都府、济南府,攻下大名府,威胁河间府罢了,难道他还有胆子敢直接放弃一切,偷袭幽州不成?”
“不错,那你认为他会向朝廷称臣还是自立?”
“都不会,他大概率会想着在我们和蒙兀人中左右逢源,表面上向朝廷称臣,实质上却自立一方,甚至与蒙兀人牵牵扯扯。”
“那好,我们看一下他最后的选择,不过,他一旦起事,齐鲁之地恐怕又是烽火连天,我们要早作准备,收纳更多的难民去南方。”
“将军放心,我们已经做好了预案,趁着战争,我们可以尝试着把探子放到幽州去,我听闻直沽口是一座天然良港,很方便我们的水军直捣幽州啊。”
“不错,不过三两年间,我们就已经接连胜利,如果这次在两淮再胜一次,统一神州不过时间问题。”
张世杰心怀大畅,他出生于涿州,因得罪金人而逃到两淮从军,这几十年来,也想着有朝一日,宋廷振兴,北伐成功,可惜,直到宋末帝投降,都是一场空。
如今,终于能有希望实现他的北伐期望,他能不高兴,不充满了干劲吗?
至于给李檀的物资,真的只有这么多,他也不怕李檀不反,李家父子都是那种不甘人下的角色,否则也不会在金、宋、蒙兀之间反复做乱了。
更关键的是,他现在不自立,忽必烈一定会借着前线局势紧绷将这些军头们统统拉去前线整饬一番,到时,生死可不由己了,对他这样心怀反意的人来说,还有比这更可怕的威胁吗?
两日后,通过水路,张世杰将十万斤粮食和一万柄长矛送到了莱州府的掖县,因为这里面朝渤海湾的港口之一,方便水军来往,也方便李檀做些事。
粮食送到之后,又过了十余日,当潼关之前,蒙兀方面的真君都已经准备好,要再次袭击潼关,而陈天也和自身的冰魄珠化身来到这坐镇,随时准备大战之时,李檀突然反了。
他在济南府宣布,脱离蒙兀,自命为鲁王,宣称要安境保民,使之免受蒙兀人和明廷的战争影响。
接着,他果然如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