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汉室风云录>第178章撤兵而已

章邯发出撤令,要走却没那么顺那里,因为别将司马坚决反对,司马道,“郡守亦善用兵,更善补给。”

司马反对,他说服郡守,郡守虽没直言反对,却泪流满面,一直挽留的模样,胜似亲人离别。

章邯心中暗暗震惊,不知这郡守眼泪如何而来,不过撤兵而已,这么紧张干嘛,又能说明什么。

郡守满脸眼泪道,“将军若走,濮阳难守,吾愿携军民随将军而去,望将军垂怜。”

章邯内心一千个那啥,章邯身为虎将有种野兽般的本能,能觉察到常人觉察不出的事,比如这郡守的心思。

比如即将到来的危险,郡守自然不愿濮阳之兵被章邯带走,如若那样他就成任人宰割的羔羊,就像是夺了孩子最爱的玩具,郡守善练兵,常以通兵法之将军自居,虽无将才,却爱做将。

郡守道,“吾愿为先锋,替上将军除贼。”

章邯本不想带,不是每个时候皆是人愈多愈好,但章邯最后还是带上郡守,因为章邯从郡守眼睛里看出有一种火焰在燃烧,yù_wàng火焰,这火焰即便是眼泪亦难以浇灭,若不带走恐生变。

司马本让郡守劝谏章邯,不料却成章邯先锋,弃城已成定局,他依旧不愿放弃,拿水战来劝谏。

濮阳之地北靠河水,可令郡县召集战船,训练水军,水路两军互为犄角,楚贼必不敢轻举妄动。

一直威严的章邯,不苟言笑,此刻却笑了,笑的很轻松,笑的很放肆,司马的话给了章邯一个启发。

濮阳北靠河水,但尚有距离,定陶则有济水穿过,可临时组建水军虚张声势,更能引济水守城。

章邯脑海里出现画面,他的军队依济水而驻,退可乘战船而走,进可与定陶守军合击楚贼,最为要紧的是他想到一个增兵的办法,可由民船做掩护不断从三川郡征兵而来。

驻守在雁、代而北拒匈奴的秦军亦可由船只悄然运往定陶。

司马很自信,自信这句话可以让上将军改变主意,可他惊讶的发现章邯的眼神更加坚定,并透着一股野性的光芒。

秦军还是在章邯的军令开始动身前往定陶,东郡郡守引着本部人马为先锋向定陶进发。

定陶的晚霞很美,济水自西向东穿过定陶,这条济水不仅滋润着定陶,生养着定陶人,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济水两岸芦草丛生,灌木林立,奇花点缀其间,入秋之风更是将这片区域染成了彩色。

秋色晚霞更是多了一丝凉意,一匹战马在芦草旁的道路上一闪而逝,如一叶扁舟沿着济水向定陶狂奔而去。

这批快马奔至定陶前,吊桥下落,大门竟然恰如其分的打开,毫无减速的穿过吊桥,奔入定陶城。

定陶守将郡监正在幕府与诸将领议事,一个秦兵匆匆下马未经通报便闯进幕府。

郡监善用兵,故常在军营中休憩,幕府成了他办公和休憩的地方,如此常年带兵,将兵一心,军民互依,故而各地反贼皆想取定陶而不得。

郡监未曾站起,便见那秦兵从背后取出一青铜圆筒,双手奉于郡监,观之震惊,“诸将随吾迎接上将军。”

章邯率军而来,定陶诸将皆心生向往,想见见这位大将如何模样,自出函谷关一路披荆斩棘势如破竹,硬生生将陈胜的势力铲除,逼死魏王咎,实在是令秦军声势大振,或者说让秦军找到了当年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威猛,在定陶诸将眼里,章邯乃军神,是大秦雄狮的化身,曾一度将其比作白起等名将。

章邯军至定陶,依济水面北成弧形安营扎寨,背后对着定陶城,东郡郡监亲自出城迎接章邯,欲给章邯接风洗尘。

章邯见东郡郡监一身儒雅,颇具儒将之风,身后跟着的诸将更是虎步鹰眼,观之暗暗赞叹,有如此之将镇守定陶,定陶可无忧。

东郡郡监见章邯生的英姿伟岸,鹰目方口,虎背熊腰,眼眸深邃,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暗叹不愧是大秦脊柱,乃虎上将也。

定陶诸将见章邯威仪,身后大军丝毫不乱,各司其职,安营者布置营帐,练兵依旧在操练,总之他们很佩服,他们亦很高兴,能一睹偶像之风采。

诸将愣神之后躬身向章邯行礼。

章邯连续作战渐渐习惯着军中生涯,反而对繁杂的官级礼仪有些厌烦,道,“既为将,当军法从事,无需多礼。”

东郡郡监为章邯增调五千精兵,助其安营扎寨,至一切妥当已是繁星点点,晚风吹拂,济水岸边灯火通明,篝火如黑夜中跳动的舞女在温暖着秦军士兵的身心。

几十万的秦军沿着济水成巨大的弧形,若隔岸观火那绝对是一场盛大的篝火盛会,军队壮丽之美尽显。

入秋很凉,靠水更亮,济水对岸漆黑如墨,站在望台可望见济水与夜幕融合,繁星映照在济水内闪烁着点点星光。

东郡郡监为章邯的接风洗尘被这个反客为主的章邯安排在秦军总军帐内。

弧形的秦兵列队,与后方圆形的营帐形成一个椭圆形,在椭圆形的中阳便是总军帐所在,黑幕青铜的营帐处在中间,仿佛泛着青光的眼眸。

总军帐内烛光闪烁,鼓瑟争鸣,歌姬一展歌喉,舞女一战婀娜身姿,章邯长案上摆放着小鼎,鼎中内上好的牛肉,无汤无菜。

章邯自出函谷关已经习惯这种用鼎进餐,无菜,无汤,用酒暖胃的军旅生涯,忘却了咸阳任少府时的有菜有汤有歌姬的生活。

此刻见东郡郡监


状态提示:第178章撤兵而已--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