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汉室风云录>第727章寄于关内

韩为日后方便吞掉东周,在阳翟的北部沿颍水建造一座城池,阳城,向西北可进攻洛阳。

可脚步声不会骗人,即便言语上闪烁不定,但脚步声已经说出它的心声。

郑昌抬头看到一将走进大殿,一身的甲胄,正是楚将董緤,此人曾为秦嘉之将。

说起秦嘉,此人还是蛮有头脑和野心,不听从陈胜的号令,杀武平君畔,自立为大司马,立景驹为楚王,独揽大权。

秦嘉成为第一个立楚王后裔之人的大司马,亦是刘邦亦去投靠的对象,进而在路上结识张良。

秦嘉此举后被范增套用,进谏项梁立楚王后裔号令楚国,如此方能不步陈胜其后尘。

在范增看来陈胜不立楚后而自立,此乃其势不长之因,楚蜂午之将皆争相归附项梁,乃项氏世世为楚将,能复立楚后也。

这套劝说之言,项梁听从,可惜秦嘉和景驹被杀掉,再找楚后较难,只好苦寻民间,于是才有牧羊娃楚怀王,才有怀王之约,给项羽带来极大的隐患。

秦嘉死后,董緤归附项梁,项梁战死后,他成为项羽麾下的一员战将,屡立战功。

在项羽大封诸侯王时,董緤因率军归附项梁被封侯,颇为重视此人的才能,立郑昌为韩王时,特择楚将董緤为韩国大将军。

郑昌与董緤的组合让项羽非常的放心,纵使河南王不行,只要有二人守韩地足以距汉王。

董緤亦认为韩地不足为虑,除一个善谋略而不善将兵的张良,韩地无人可惧,对付不善将兵的张良,他自信可将张良擒杀,除非他早早的逃跑。

在董緤率楚军入韩地之后不久,他便听闻张良逃跑,还不敢走大路,从小道逃入关中,入汉。

闻之,董緤哈哈大笑。这一笑当真很痛快,跟着项羽南征北战虽然受到赏识,但终究不如自己独立一方,从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潇洒的很。

董緤在想如果当初秦嘉和景驹不死,那么他现在肯定亦是封侯拜相卬,可能会比现在更好,但比起秦嘉身死道消还是好很多。

懂得知足,所以董緤活下来,而且活的还不错,如今张良闻其入韩便逃,让他找回当年起事的感觉。

自信而又将才的董緤此刻却是眉头紧皱,脚步声疾而重,“緤小瞧此韩王庶孙矣……”

这个时候董緤才意识到姬信的厉害,这位庶出的韩国王孙的将兵才能超乎他的想象。

这位王孙,姬姓,韩氏,为区分汉大将军韩信,称其姓为姬信。

董緤本该称其为韩信,然心中对其有一股莫名的火气,“大王,姬信之军于大雪之下,必数日而退,然……”

郑昌很不喜欢话吞吞吐吐,便道,“然何也……直讲……”

此时郑昌已起身,手里拿着爵,慢慢的品酒,饮下一口后在嘴里慢慢的品,始终未下咽,在等待董緤下面的话。

只听董緤道,“汉王东出函谷,已降下河南王,此刻率军南下向阳城而来……”

话戛然而止,因为董緤看到郑昌一口酒喷散出来,直接喷在他的脸上,他眼眸中的怒意,一闪而逝。

郑昌一口酒水喷散而出后,他直接跌倒,酒爵落地,周围的侍女立刻上前扶起,口吐香兰,纷纷关怀其是否摔伤。

看到郑昌脸色有些苍白,董緤心下发亮,眼眸中射出一丝讥讽之色,心中道,“无能之人,项羽竟然选其为韩王,如本将为韩王,姬信那小子休想踏入韩地半步。”

“大将军,阳城尚能坚守月余否?”

不料郑昌忽然道出此言,倒令董緤有些意外,董緤认为郑昌听闻汉王率军而来,便要投降,彼时他便可以楚霸王项羽的坚守韩地以距汉王之令,将其斩杀,自立为韩王。

可结果还是出乎其料,他便摇摇头。

郑昌脸色阵白阵青,“半月可否?”

董緤无奈道,“坚守并非不可,无奈城中之粮仅供时日耳,此刻姬信率军围困数匝,粮草无法得到补给。”

想到粮草,郑昌的愁容更浓,反问道,“那当如何?”

董緤道,“坚守不可,唯有一战,突围而出,方有一线生机……”

郑昌直接打断董緤之言,“不可……不可……,此举万万不可,姬信军士气高昂,楚军疲惫,况寡人与雍王有约,只需吸引汉王滞留关外,其必于关中响应,坚守以待关中响应,此举方为稳妥。”

董緤则无奈道,“大王,如不突围,待汉王率军至,城必破,再欲逃而不可得矣。”

郑昌很执拗,他非常相信自己的直觉,“关中雍王密探已至韩,言十数日必会起于关中,彼时汉王必忙于回兵自求,不战而屈人之兵,此上兵伐谋,将军不知兵法乎?”

怒意自眼眸中射出,眸光似刀一样斩向郑昌,令郑昌内心一惊,他从未见董緤如此眼神。

自入韩,攻城略地,很快定下韩地,几乎战无不胜,直到汉王所遣姬信到来,未至一月,便丢掉十余城,始料未及。

即便如此,董緤脸上从未有过忧色,眼眸中从未射出过如此骇人的眸光。

责弹琴者不懂琴,批将军不识并兵法,皆不可为。

郑昌不知道此问当真惹怒董緤,董緤自秦嘉死后自认为乃楚之大司马,竟然被言不懂兵法,怒,岂能不怒。

董緤的眸光渐渐变得柔和,他知道此刻尚不能与郑昌翻脸,与其翻脸等于与项羽撕破脸,那没好处。

项羽与郑昌的关系绝对超过项羽对其的信任,


状态提示:第727章寄于关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