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涓说的很有道理,但樊哙有自己的道理。什么叫举义兵,难道义兵就不杀人一样的要杀敌。
不过一个名头罢了。
作为汉将岂能言而无信,既然他已经曾先言如不投降便屠城,那么就要做到,否则楚军不会知道汉军的威力。
这些不过是樊哙的自己的理论,他屠城最主要的理由是辱骂,辱骂汉王,此罪不可饶。
其次是此城人好战,如就此离开,继续向东,这些士卒一但聚集起来从后面突袭,那将是非常危险的。
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汉王现在不在身边,前方的战场还是由他樊哙说的算。
奚涓苦劝不得,便只好言明,此举非同小可,他要上报曹将军,此乃作为都尉的责任。
鉴于奚涓要上报曹参,樊哙这才暂时打消屠城的念头,决定进城徇楚,只要此城臣服即可,否则他不排除用武力让其城臣服。
不幸的是煮枣城的降卒和百姓见汉军进城,以为是要屠城,于是在汉军松懈之际发动暴乱,致使汉军险些溃败。
这下樊哙真的大怒矣……
定陶军自始至终没有遣兵助煮枣的意向,故而在灌婴的左路军达到定陶之西时便准备发起进攻。
龙且遣项襄出战灌婴。
灌婴之战打的很艰难,在曹参率主力大军达到定陶之西时便接到两个消息,一个让他不敢自我做主,一个是令他有些意外。
灌婴这位战将一向是疾战为闻名,而且其所率本部战将各个勇猛异常,而且颇具谋略。
或许是昔年钻营经商之道留下的根基,这让昔年跟着他走南闯北的小商贩在作战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喜欢察言观色的他们能非常准确的找到敌军懈怠的时机,至少是敌军士气不太高涨的时候进攻。
走南闯北,大脑里自带指南针的他们,在勘察作战地形上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即便在茂密的丛林里,在深山中他们也能非常及时的找到出路。
适合将敌军引入茂密丛林,经过几个转来转去,立刻便将敌军利用地势来分割,再集中兵力各个吃掉。
走南闯北的他们早已练就花言巧语,这让他们在与敌军伐交时常常可以极快的抓住敌方将领的弱点,迅速的从内部瓦解他们。
敌军兵力越多,一旦不能协调统一便越是致命。
他们皆是贫穷的小商贩,最爱钱财,故而灌婴常常以此来极力部下,这让他们的战斗力极其强。
此优点亦是缺点,如果把控不好,往往会因钱财而起叛乱,甚至倒戈。
利益给的足,给何人干不是干。
灌婴为约束手下,他自己在这个小小的本部人马中制定一个小小的等级。
只要立功越多,在这个小团体内便具有较高的荣耀,这个荣耀便可以让获得者拿到等级下面的犒劳。
可以不断的叠加,如果等级低,缴获的战利品要上交一部分给等级高者。
那么等级高者便能获得累加的财富,这是其他本部人马没有的待遇,纵使有敌军那财宝亦无法动其心。
因为在灌婴的本部人马中等级高者不仅可以拿到下面的犒劳品,还能获得相应的尊敬。
这种感觉暂时是其他地方无法给予的。
无论哪个国家,一个五百主甚至将校不能好好的巴结一下三公九卿,那是无法拿到稳定的好处。
可灌婴制定一个小小的规矩,根基他们本部人马的等级,日后何人发达后不能忘记拉一把等级高者。
靠着这一有效的凝聚力,灌婴本部人马的战力极其强悍。
刘邦麾下的诸将自然不知道灌婴部的这点秘密,而且作为一路别将拿到战利品后,是有权奖赏自己部下的。
只当是灌婴在奖赏方面处理的比较好,只知灌婴部作战迅猛,极少有战败的情况,却不知本质原因。
即便强悍的灌婴军居然亦战的极为困难,楚军的反抗力如山洪一样,一波比一波厉害。
曹参纳闷,为何会如此,尤其得知龙且遣项襄出战,龙且坐镇三军,将城外与城内的兵马全部调动在外定陶之西,阻挡汉军的步伐,那项襄居然阻止住灌婴。
根据先前曹参停止不前,不断派遣斥候打探济水沿线布防讯息时,特地注重调查过项襄,对各要塞的将领还是比较了解的。
项襄在项氏中的确算是一名有能力的将领,但以曹参的判断,他还不是灌婴的对手。
对项襄的了解,灌婴比曹参更彻底,灌婴利用麾下善于用野路子打探消息的戴野,对项襄进行充分的了解。
项襄此人曾长期跟在范增身边学习兵法,对兵法谋略还算略通,他和项悍等人不同,是个有点真本事的人。
对付这位战将,灌婴可谓下大功夫,先是遣人贿赂项襄身边的人,打探第一手消息,比如何人为校尉,何人为前曲军侯(部曲制,一部一校,一曲一侯,前后左右军侯)。
打探清楚之后,灌婴不着急进攻,在严防楚军来袭的情况下,继续深挖项襄军内部的人员机构和优缺点。
爱吃的利用老乡送点好吃的,爱饮酒的送点酒,为的是在真正作战时如果楚胜能给留个活路。
爱金玉的毫不吝啬的送金玉,尤其是军侯和校尉级别的,希望楚军胜的时候不要斩尽杀绝。
灌婴自然知道尚未交战不可能就利用这些好处便能楚将,只是给自己留个退路,不要逼的太紧。
对于敌军而言只能慢慢渗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