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知道孔氏说的并不是实情。孔氏平时很少回家伺候婆婆,只是有亲戚前来看望她的时候,孔氏才会回家装装样子。客人走后,孔氏往往就会到婆婆的床前咒骂一番,子良也不敢说她。

徐氏说:“俗话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她们来伺候你婆婆毕竟是有时候的,还得你这个当媳妇的照管她。”孔氏说:“婶子,我对俺婆婆不赖啊,我跟子良说过,就是把杂货店的门关了,生意不干,咱也得回家伺候她,我送回家的大米、白糖,她跟俺爹就是再吃俩月也吃不完啊!”徐氏笑了笑。

孔氏接着说:“要不是因为伺候俺婆婆,我早几天就得过来看俺弟妹跟这个小侄女了。”徐氏说:“你确实忙,还得照看店里,还得回家伺候你婆婆。”孔氏说:“谁要是说我不孝顺,我就不愿他的意!”

孔氏又笑着对季凤兰说:“弟妹,你可以不认识我,我可是认识你啊,你跟自强拜堂成亲的时候,我就站在旁边看着哩。你可能不知道,你们成亲的头天晚上,你俩的床还是俺几个过来铺的呢。”

季凤兰有些不好意思了,“我在家里没有出过门,嫂子以后有空过来找我玩啊!”孔氏说:“中啊,我就在街上住,等你坐完月子,哪一天闲了到俺家店里坐坐去。”“好,我听自强说过,就是这条街上路东那一家吧?”季凤兰笑着说。

又聊了几句,季凤兰看怀中吃奶的孩子睡了,就起身把她放在床上。

孔氏也站了起来,“婶子,我也不坐了,该回家给他们爷几个做饭了。”徐氏说:“那中。”

徐氏把那个篮子递给她,“这些鸡蛋你拿回去让你婆婆吃吧。”孔氏说:“俺婆婆她有鸡蛋吃,婶子,你把里面的鸡蛋留下,我把篮子还拿走。”

徐氏把那些鸡蛋拿出来放进桌子上一个笸箩里,然后把篮子递给孔氏,“五月十六给这个小闺女添饭,到时候你带着几个孩子来打热闹啊!”

孔氏接过篮子,“中,我知道了,到那天我一定来。婶子,你忙吧。”

徐氏把她送到大门口,“婶子,你别出来了,回去忙吧。”

徐氏回到季凤兰的住处,她端起那个笸箩,“这里面的鸡蛋不能让你吃。”“娘,那里面鸡蛋咋了?”季凤兰问。

“你葫芦大娘生病了,有人看她的时候可能给她拿的有鸡蛋。鸡蛋吃不完,你子良嫂子就给咱送过来半篮子。刚才我拿着篮子里的鸡蛋往笸箩里拾的时候,有两个里头都有响声了,肯定是时间长了,鸡蛋坏了。这样的鸡蛋咋让你吃啊?”徐氏答道。

“要不就扔了吧?”季凤兰说。

“扔了怪可惜的,”徐氏说,“我拿过去交给你周婶子,坏鸡蛋就扔了,不坏的俺几个吃,反正不能让你吃这样的!”

又过了几天,地里的麦子都成熟了,老刘和天佑就带着几个短工到地里收割麦子。

念先生不愿意在家闲着,他也去地里帮忙。念先生割麦不在行,但他能帮老刘和天佑装车。一大车麦秆装上车以后,念先生用两根指头粗的麻绳把一车麦秆捆扎得结结实实,老刘就赶着车把麦秆送到晒场里。

得知念先生去地里帮忙,东方远就让自强和家旺也去地里割麦。人多力量大,在五月十五这天,几十亩地的麦杆都被运进了晒场。

五月十六这天上午,东方远家的亲戚都前来为这个女婴添饭,东方远家的院子里热闹非凡。

将近中午,有九辆马车从渡口上了沙河南岸大堤,很快,马车一字排开行驶在沙河镇那条南北大街上,引得街上的行人驻足观看,大街两旁的一些商家也忍不住出来观看。同季凤兰嫁到沙河镇时带来的二十箱嫁妆一样,这个壮观的场景也在沙河镇方圆几十里老百姓的口中传颂了许多年。

不久,这九辆马车停在了东方远家大门外的路上,坐在第一辆马车上的季明德、季明恩、季伯川、季仲川从马车上走了下来。

季明德大声说:“到地方了,都下车吧,下车的时候都慢一点。”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从马车上跳了下来,他们欢呼雀跃着跑进院子里。随后,一群群的老太太、中年女子、小媳妇、大姑娘也从马车上走了下来,赫氏婆媳三人带她们走进院子。

徐氏、吴通江的老婆闻讯来到院子里,把这些女客人领去季凤兰的住处。由于客人比较多,除了季凤兰的近亲以外,其余的人就站在外间或者就在门外闲聊。

东方远、吴通江、叶文海来到大门口,东方远笑着对季明德、季明恩说:“两位亲家、两位贤侄,你们一路辛苦了,赶紧到屋里洗洗脸、喝杯茶吧。”

季明德笑着说:“我们不辛苦,还是你们主家辛苦啊!”吴通江上前拉住了季明德的手,“亲家,好久没有见了,今儿个咱们好好喝几盅。”季明德说:“中啊,就是喝醉也没事,一年咋说也得喝醉三两回!”季明恩说:“喝酒喝个高兴,也不一定非得喝醉啊!”

季伯川对东方远说:“表叔,你们几个先进屋里去吧。我跟仲川看着把车上的这些东西搬进去!”

东方远说:“好,你们再忙一会儿吧。”

季伯川、季仲川指挥着那些赶车的人把几个大包袱、成大篮子的鸡蛋、虎头鞋、成筐的油条搬到院子里,念先生、老刘、天佑和家旺帮着把这些东西抬进西屋。

又过了一会儿,吴飞、王子良、家旺、天佑、吴翔等人把准备好的八仙桌和


状态提示:第171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