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都市现代>伏渊潜龙>10、评头品足

电影散场后,走出影院的人流中的一对恋人,男的清秀,女的柔媚。夜色朦胧,树影婆娑。高治平走在二人身后,听到对话如下:

男生:这场电影真够壮美呀!你看,巴顿将军在这场沙漠之战中的表现是多么潇洒快意!

女生:可我只觉得血淋淋的,多惨啊!哪有什么美感可言?生命怎么在这里如此没有价值呢?

男生:哈哈哈!战争离不开流血牺牲,正因为这种残酷的死亡,才使生命的悲剧美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展示。如果按你通常的那种思想,那种审美视角,你当然很难从战争中品味到什么美感。

女生:的确如此,我只觉得惨不忍睹。

男生:你们这些柔弱的女人啊!莎士比亚说得好:“脆弱啊,你的名字叫女人。”你看我们热血男儿,有几个不想血战沙场建功立业的?岂不闻李贺诗歌曰:“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生命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在这种马革裹尸还的残酷战争中,恰恰是死亡提高了生命的价值。

女生:唉!可是,那么多的大好男儿,只为了那一小撮战犯们的利益,就去充当炮灰,去做一个战争机器中的微不足道的小螺丝钉。把受之父母的身体发肤,父母培育20余年的大好生命,轻飘飘地扔弃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是不是太蔑视、太不珍惜上帝赐予的宝贵生命了?这可是每个人只有一次的永不复返的生命啊!

男生:(凝视女友,神情严肃)你真是个仁慈博爱的好女人,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道主义者,你对生命的价值做过深邃的思考。不过,我有一个观点,可以说与你的这种珍视生命的思想不甚合拍。

……………………

女生:好吧,你就尽情说说吧!

男生:那就是我觉得生命的意义,不应该体现在它是否寿终正寝上,是长命百岁还是短命夭折并不重要。它的意义恰恰是死亡的时间地点,是否合宜?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生命的热力,也就是说是否死得其所、适时而纯洁的死亡。真的,关于这一点,我不骗你,我对它有着坚定的信仰。

女生:(眼神忧郁,隐含恐惧)不不不!活着,应该就是为了活着!单纯地活着,持续地呼吸,难道不就是生命的最大要求吗?你为什么说那么不吉利的丧气话?为什么树立那样可怕的信念呢?短命与长寿,怎么可能相同?夭折与耄耋,怎么可能同日而语?什么是适时而纯洁的死亡啊?那只不过是对于生的怯懦和厌倦的美丽遁词而已!

男生:也许你是永远不会改变观点的。不过我也还是说一下我的理由吧!你想啊,人早晚还不都得归于那个永恒的虚无吗?早死几十年,与晚死几十年,对漫漫的宇宙而言,对悠悠的历史长河而言,有什么差别呢?那个虚无是无所谓时间长度的,都是一样的长!

另一方面,只要你诞生了,你成长了,你生活过,恋爱过,奋斗过了,尤其是你取得了某项超出于别人的成就的时候,那么你早一些或者晚一些死亡,在别人看来,区别是很小的。对你自己而言,一生结束了,事业是终结了。对历史长河而言,只是某个泡沫或浪花消失了。

对于别人尤其是后人而言,你只是一个曾经存在过的人物,在历史上存占有过一段岁月而已。别人终究是不关痛痒的呀!所以无论是长寿者还是夭亡者,你在历史上的地位,在后人记忆中的痕迹,完全是取决于你的才华、成就、事业,而非你的年龄寿限呀!

……………………

女生:可是就算你说的没错,如果那些夭亡者能活得更久些,岂不是还可能创造出更伟大的业绩来嘛!这对于那些天才早慧的人物而言,简直是必然的呀!像毕希纳、普希金、莱蒙托夫、杜勃罗留波夫、拜伦,雪莱、济慈、海子、骆一禾……

男生:是啊,你说的很对。我没想到你对19世纪欧洲文学人物还这样了解呢!可是我还要说,恰恰是他们的早逝,使他们获得了流星一样的划过天宇的永恒痕迹,获得了彗星一样的万丈光焰。实际上,历史永远是未完成态的。一个人物,他只要不死,你就无法下最后评价结论,此之谓“盖棺论定”。

你刚才列举的这些天才人物,他们的早逝恰恰成就了他们令人痛惜和崇仰的文学史地位。如果他们活着,也许会成为方仲永似的悲剧结局。他们的后半生,可能变成庸庸碌碌的人物呢!

许多历史人物在生涯前期天才迸发,后半生却一无所成,令人叹惋不已。比如这些年在华人读书圈里众所周知耳熟能详的张爱玲,她的杰作都是写于30岁之前,尤其是二十三四岁的时候。她后来的50年生涯,漫长的半个世纪呀,又写出过什么具有创造性的作品呢?可惜呀,一点也没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难道不是死亡成全了早逝天才们在后世的荣耀吗?

女生:可是,不论你怎么为死亡辩护,死亡也终究是丑陋不堪的,战争也永远是恐怖邪恶的!

男生:哈哈哈!你说得太好了!我真是越来越欣赏你这个美女兼才女,越来越爱你了!

……………………

——下文继续摘录高治平的日记:

这些日子是国庆长假的狂欢节。每天吃、睡、看录像,精神好时心血来潮,才读点书写点东西,日子过得真是浅薄欢乐、浑浑噩噩、无聊之极呀!为什么我仍然是这样的不成熟?仍然是这样


状态提示:10、评头品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