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黄雀在后
慈禧听完,戏谑般地笑了下,“安抚流民,整顿吏治?你自个有多少能耐,你自个心里没数吗?
要是真让你去了,那种场面,你能镇得住?我怕是到头来,原本就是花点银子能就能解决的事情,到了你手头上,得派十万大军去镇压了。”
慈禧说完,便笑了出来,下面的几个大臣都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徒留奕劻在那里一个人露出了惨淡的脸色。
慈禧又接着说道:“你们呐,一个个的,不要总是自作聪明,别以为本宫不知道你们心里在想什么。
你们不就是惦记着那点银子嘛,可有些银子,你们是动不得的。
要是换了平时,你们可以小偷小拿,倒无关紧要,我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这赈灾的银子,你们谁都别想动手脚。
赈灾要是不得力,百姓就吃不上饭;民以食为天,百姓要是吃不了饭,没有地种田,就会居无定所,颠沛流离,沦为难民、流民。
这些人要是聚到了一起,就会滋生叛军,就会杀到京城里来,你们的官也都甭想做了,银子也都甭想贪了,能留个全尸就不错了。
你们还真别不信,自家院子起火,可比洋人烧的火猛多了。洋人的枪炮能打多远?顶多把北京城烧了。
但老百姓要是乱起来,能把火烧到大江南北,到时候,还有咱们的立足之地?
你们可别一提到赈灾,脑子里就想着经手的银子有好几百万;但那银子烫手,你们要是拿进兜里,就得引火烧身,把这把火烧到北京城来,烧到这颐和园来。
总之,本宫就一句话,这事,就交给皇上去拿主意,皇上让谁去办,就让谁去办,你们管好自个的事就行了。”
奕劻还想挣回点面子,于是又补了一句:“可是,让翁同龢那帮人去做,也不一定比自个人做得好。
那些清流,只会耍耍嘴皮子,做做文章,撑死也就那点本事,单靠那一张三寸不烂之舌,能把现在一团乱麻的江浙两省盘活?
老臣还是以为,这种至关重要的事情,还是交给咱们自己人来做的好。”
慈禧顿了顿说:“那帮清流不是一向用‘以民为本’自立么?要是放着两省百姓的性命不管,岂不是砸自己招牌?”
“可是……”
“别再可是了,庆王爷!”慈禧面色不悦,打断了他,“凡事都要有个度,本宫呕心沥血几十载,将这大清的江山打理得井井有条,讲究的,就是这个‘度’字。
什么时候该心狠,什么时候该服软;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都得拿捏得死死的。
这件事情,本宫已经跟你们说得很清楚了,事关大局安危,真让你们去办,你们也办不了。这时候就该有自知之明,不要一时间利欲熏心,坏了整个大局!”
“皇太后说得极是……是老臣一时糊涂了……”那奕劻听完,自感颜面扫地,也不敢再自取其辱了,便识趣地退后一步,默不作声了。
慈禧又接着说:“该你们操心的事情不操心,不该操心的事情瞎操心,你们难道就不该仔细想想,那翁同龢素来与载洸政见不合,这会却突然举荐载洸前去江淮赈灾,这葫芦里头究竟卖的什么药?”
而下面的几位大臣,虽然都是慈禧的心腹,却都各怀鬼胎。只要跟自己利益不相关的事情,或者琢磨不透主子真正意图的时候,便尽量保持沉默。
慈禧见他们低头不语,往鼻孔里呼出了一口大气,“怎么?刚才个个都是蠢蠢欲动的样子,怕跑慢了粥都让别人给喝了。
这会本宫一说不让你们碰赈灾的银子,你们一个个的都安静得跟木头一样。
平日里,总说要孝敬我,为我分忧,真到了需要你们的时候,就装疯卖傻了。都不知道你们平时是干什么吃的。”
慈禧瞥了一眼荣禄说:“荣禄,你来说说。”
荣禄自从上次被慈禧劈头盖脸一顿骂之后,关于载洸的话题,便很少在慈禧面前提起了。
这会被点名,他又装出一副难为情的样子说:“臣怕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又要惹老佛爷生气了。”
慈禧白了他一眼说:“本宫赦你无罪。”
“既然老佛爷让奴才说,奴才便直说了。奴才以为,翁同龢此次举荐贝勒前去江淮赈灾,表面上是举贤任能,实则是暗藏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