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重生晚清之扭转乾坤>第146章赈灾良策

第一百四十六章 赈灾良策

这时候,醇亲王府上,盛万颐拿着一本刚抄录完的本子来到载洸房门前,敲了敲门。

“是谁啊?”

“是我,主子,盛万颐。”

“快进来!”

盛万颐推门而进,又赶紧关上了门,只见载洸已经坐到了书桌上,拿过盛万颐递来的账本后,就迫不及待地翻阅了起来。

盛万颐在一旁说道:“属下已经将贝勒想要的所有信息资料全找来了,包括哪个县受灾、被淹毁的田地有多少,落难的百姓有多少,地方官员什么来历等等,都记录在这上面了。”

载洸边看着,边皱了皱眉。“看来,这次灾情,比我预想得要严重得多。”

“是啊,这次洪涝,给咱们的桑棉产业造成的冲击也很大,还好部分工厂事先收到了汛情,做好了预防措施,才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江浙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太严重了,必须马上得到治理,地图带来了没有?”

“在这呢。”

盛万颐又递过去一张刚刚绘制好的地图,上面详细描绘了河流枝干、泛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程度、人口分布等信息数据。

载洸观察了一会儿,拿起毛笔,在地图上面勾勾圈圈,边说着:“水土流失轻微的地区,可让人在河流两岸植树造林,巩固河堤;水土流失中度的地区,可以采用农渔桑相结合农业模式;

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全部改稻为桑。农民没有资金跟技术去弄,就让商办衙门来包办。浙江适合栽桑产蚕,此举既能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又能提高农民收入。

至于粮食不足的问题,由长江中上游的的安徽、湖北、四川等地供应,这些地方都是产粮食重地,等到河道疏通了,洋人的蒸汽货船交货后开过来,再加上铁路建成,运输成本一下降,供需平衡、生产效率就都改善了。”

“改稻为桑?那就需要从农民手里购买田地了。”

“没错,用市场价,购买田地,种植桑棉,既能解决当下灾情困境,又可借机拓展我们的业务。

棉纺织业利润空间大,一匹上等的丝绸,在国内能卖到六两白银,如果销到西洋诸国则能卖到十两白银以上,能养活更多人。慢慢地积攒资本,再从欧洲那里,引进先进的技术跟机器,发展重工业。”

盛万颐听完,忧心忡忡地说:“这事……错综复杂,恐怕没那么好办。一来,这购买田产的钱,我们目前也没有;二来,改稻为桑,前期投入大,收益又慢,就怕把咱们商办衙门拖垮;三来,那么多农民失去了田地,要是都变成流民,怎么办?”

载洸在房间里踱着步子,边思考边说着:“这些,我都想到了。我们没有钱,但是那些商人手上有,这事,还得商办衙门来办,有商办衙门的信用跟业务能力作担保,可以让那些商人放心投资,洋人那里,也可以拉一拉资金,雇佣几家外国媒体,登几版广告。

短时间内,可以筹集到大量资金,既可用于赈灾,改造水土,也可以与商业活动相结合,以空间换时间,这是目前最可行的办法了。

至于风险嘛,肯定是有的,但是这时候,百姓的性命比天都大,眼下边疆不稳,国内局势必须尽快稳定下来,不然到时候前线战事吃紧,后方又出乱子,一定会坏了大局,所以这个风险一定要承担。

那些失去田地的农民,都想办法给他们找工作干,男人可以搞建设,进重工业工厂,女人可以进纺织工厂,以商养商。既能解决百姓生计问题,又可以继续扩大工业生产。

这次灾害,既是一次冲击,又是一次机遇。”

“那这样一来,江淮两地可就要大变天了。未来可以预见,工人的数量将超过农民的数量,人口也将从农村大量地涌入大城里。”

载洸笑了笑说:“如此一来,现代化城市就具备雏形了,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具备了基础条件,就以江淮两地为试点,给咱们日后的改制做一下铺垫。”

“江淮两地形势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若要如此行事,想必要遭到不少阻挠。”

“这也是我这次让张謇前去的原因。江淮地区的代表势力,除了商办衙门联合下的新兴资本家之外,要么是代表士绅阶层利益的清流党,要么就是代表大地主阶级的后党,我们这次,就是要拉拢清流以及部分士绅,一起对抗大地主阶级。

这样,既能从地主手中收回一部分田产土地,还能趁机将农民从地主阶级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投入到工业生产当中去。”

“可是……咱们商办衙门目前已经是好多个势力的眼中钉了,如此行事,势必遭来更多的非议,属下恐怕贝勒日后会遭到那群王公大臣的算计。”

“管不了那么多了,不破不立,若要成大事,就必须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跟逆流而上的信念。眼下,江淮地区的安危,牵动着整个朝廷。

以最快最稳的方式,将灾情控制下去,是清流党、皇太后,还有本贝勒这些人的共识,这给咱们完成计划减少了不少阻碍。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等到事情办完,再出现什么困难,日后再慢慢解决便是。”

“贝勒为何不将赈灾的计策先跟那张謇说明,反而是让他到了江淮之后,再让下面的人告诉他?”

“有些事情,只有亲临一线勘察,才能得到验证。你现在跟他说,也是对牛弹琴,他根本就不了解什么资本理


状态提示:第146章赈灾良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