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载洸来到养心殿对着光绪行跪拜礼,臣恭请皇上圣安。
光绪一看到载洸,便喜形于色。赶快平身。
旁边的翁同龢很自觉地说:皇上陪贝子在这叙旧,老臣先到外面候着。
翁同龢一走,光绪就起身走到载洸面前,拉起他的手一起坐到御榻上,在没有外人的时候,两人的关系就如同普通的兄弟一般亲密,没有君臣礼仪的束缚,这让光绪感受到了些许轻松自在。
四弟,醇亲王的病怎么样了?
拖皇上的福,父王经过调养,已无大碍。
光绪松了一口气,那就好,这几天,朕一直牵挂着醇亲王,奈何政务缠身,无法回府上看望。
有劳皇上挂念,父王也时常挂念着皇上,昨日,更是因为年迈体弱,不能像以前那样辅佐皇上,而倍感内疚。
光绪露出了伤感的表情,醇亲王,为了江山社稷,呕心沥血。朕却不能体恤他,为他减轻重任,才导致他积劳成疾,可朕确实无人可用啊。
载洸笑了下,缓解气氛,皇上不必过于自责,能为皇上效力,也是他老人家的福分。
对了,额娘可还安好?
有劳皇上挂念,毕竟上年纪,额娘有时候腿脚不便,但身体还算硬朗。对了,她昨晚连夜缝制了一个荷包,里面放了她从寺庙里为皇上求来的平安符,嘱咐我要亲手交给皇上。
光绪从载洸手中接过一个精致的金黄色荷包,一闻,是淡淡的菊花香,上面缝了一个福字跟一朵万寿菊。
载洸说:额娘别无他愿,只想你平平安安,享常人之乐。
光绪抚摸着荷包,竟不自觉地流出了眼泪,载洸连忙将手帕递给了他,随即转身避讳。额娘说了,皇上乃九五之尊,身系天下安危,要好好保重自个身体,至于王府里的事,让你不必挂念。
光绪擦干了眼泪,整理了下情绪后才说:是朕失礼了,你回去告诉额娘,说朕很喜欢这个荷包,一定会带在身上,日夜不离。
载洸转过身来,看着眼前这个脆弱又敏感的亲哥哥,心里倍感同情。谢皇上,我回去跟额娘说,她老人家一定会高兴的。
光绪吐了口气后,说:好了,咱们聊正事吧。今日朕召你进宫,是有件事要让你替我去办?
皇上但说无妨,就是赴汤蹈火,臣弟也万死不辞。
朕要你替朕掌兵!
掌握兵权,不就是载洸一直心心念念的事吗?光绪这个旨意,刚好跟载洸的愿望契合了。
不过,光绪现在也没有兵权可以交给他执掌啊。如此,臣弟定不负皇上重托,只是这兵权从何而来?
朕要你代天阅兵,前往北洋检阅三军。
北洋?一听到北洋二字,载洸就想到了最近一众大臣联名弹劾李鸿章的的事。
没错,就是北洋,最近。翰林御史对李鸿章颇有微词,指证了他多条罪状,有拥兵自重,贪污敛财,骄纵下属等,每一条,都足以摘掉他的顶戴花翎了。
载洸一听这话,就知道是翁同龢这帮人一直在光绪面前破脏水。皇上,这李鸿章嘛,人是贪了些,可是如今,哪个官不多少贪点,不贪,都觉得自己不合群了。
不过李鸿章这才能是有目共睹的,臣弟以为,摘了李鸿章的顶戴花翎,目前,朝廷还无人可接替他的职务。
光绪笑了下说:你不就可以吗?
载洸意识到,这又是翁同龢出的馊主意,且不论有没有办法找到李鸿章的破绽,迫使他乖乖交出兵权。即便李鸿章下台了,慈禧会让光绪掌兵?那他们就真的太小看慈禧的手段了。
翁同龢把这个难题丢给了载洸。如果要让载洸强行接手兵权,就是把他推到风口浪尖上,最后很大程度上只有两种结果,要么是失去慈禧对他的信任和宠爱,要么就是让光绪对他大失所望,总之这事是两边都不讨好的事。
况且,淮军跟北洋水师,特别是淮军,虽说是朝廷的军队,但是骨子里已经刻上了个李字,基本上,除了李鸿章,还真没有谁能使唤得动这支军队,有点藩镇,或者军阀的味道。
这也是这么多年来,朝廷既防着李鸿章,又不能不用李鸿章的原因。
光绪此举,也有点想让载洸选择站队的意思。选择为他效命?还是为慈禧效命?
载洸内心清楚,光绪虽然有点政治理想,但跟历史上那些雄才大略的君主比起来,那差得可不止十万八千里了。以他目前的胆识和魄力,跟慈禧斗法,无异于以卵击石,只会被慈禧玩弄于股掌之间。
载洸心里盘算着,如果放胆赌一把,破釜沉舟站到光绪这边,最后绝对会输得连内裤都不剩。
但是又不能完全站到慈禧那边去,毕竟自己是光绪的亲弟,他这么对自己寄予厚望,总不能寒了他的心。
况且慈禧迷恋权力,贪图享乐,在权欲的漩涡中无法自拔,对世界格局跟中国国情却缺乏必要的了解。若是全听她的,中国也会一步步走向泥潭。
思前想后,只要在两方势力之间来回周旋,尽可能地为自己谋取更大运作空间。只要自己多了一份权力在手上,中国就多一份救亡图存的希望。
载洸朕同你说话呢。
光绪的一句话把载洸的思绪又拉了回来。皇上恕罪,臣弟刚刚在想,该如何想皇太后请懿旨,代天阅兵这等大事,不经过她老人家同意,咱们是办不成的。
光绪大喜过望,载洸一下子就把事情的重点给捋明白了,跟聪明人讲话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