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小韩庄之后,苏杭先是看了佛朗机炮和虎尊炮,他问遍全军,从中挑出了十六名打过炮的炮手。
问了各人情况,一个叫郝红的燧发枪什长说他放过五次炮,苏杭见他是这些人里发炮次数最多的,便让他试试,郝红当即让一个叫郭小的火枪手给他装填,自己瞄准发射。
苏杭他们从兵仗局拉回来的佛郎机炮,炮身两侧都有炮耳,架在炮车上,每门配有三门子炮,子炮等同于独立的炮膛,里边装有火药和炮弹,打完之后,只需要将子炮从后膛取出,换一个已经装填好的新弹塞入炮身内,后边插上闭锁用的炮闩,即可再次发射。
整个佛郎机炮的后膛是敞开的,只见郭小抱起一颗子炮,安入了母炮后部那粗大的长形孔槽内,用铁杆打下,将子炮母炮两口对齐。
郭小安放好子炮后,郝红对照炮身上配的准星与照门,目视测距,前方几百步外一个木头人正立在那里。
郝红简单地调整瞄准后,取出烧红的长铁钩,往火门上点去。就听“轰”的一声巨响,一枚铁球飞出,越过木头人,落到空地上弹跳几下,没入草丛中。
周围人笑,郝红摸摸脑袋,看着苏杭尴尬地笑了笑,命令郭小继续装填,郭小拉出铁闪、提起发射完的子铳,填入新的子炮,然后又插入铁闪。
郝红调整一下角度,继续发射,“轰”的一声,这一炮落到了木头人前边不远,继续装填发射,第三炮正击中木头人,打的碎屑横飞。
“好!”苏杭带头鼓掌。
“你是怎么测距的?”苏杭问道。
“怎么测距?就是大概那个……照着那个地方就发了。”郝红摸摸脑袋憨厚笑道。
苏杭点点头,凭经验和感觉。
火炮射击诸元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近距离直接瞄准,二是射击距离较远,炮手看不见目标,需要派出炮兵侦察兵通过前沿观察所利用观测仪器标定目标,再经过测量和计算,将射击诸元报告炮阵地,指挥火炮实施射击。
所以除去标尺、高低、方向等火炮命中目标的必备技术参数外,射击诸元还应包括距离、气压、高差、风速、风向及炮弹自转等因素。
随着科技的发展,后世火炮的射距可以超过100公里,测量手段也由人工改为计算机数字化,比如:激光、红外线、热成像、雷达和卫星制导等等技术的运用。
这时的火炮已经有了准星与照门,但炮手没有任何测距工具,就是凭借经验和感觉目测,而经验和感觉是需要大量训练的,以明军此时的状况,哪里有什么训练哪?而看刚才郝红调整射击角度,他此前只发过五炮,已经很有天分了。
坦白说,让苏杭来发射明末这种原始的火炮,估计和郝红差不了多少,因为跳眼法误差较大,也就是估个大概距离。
以此时火炮的射程,只需近距离直接瞄准,所以测距有标尺刻板就行了。
苏杭让部队继续训练,他和郝红郭小等十几名炮手研究制作测距标尺,他以前用过的火炮都太先进了,原始的火炮测距标尺从未用过。
现在全军的队列训练每天只进行一刻钟,体能训练各哨根据自己情况开展,一般不超过两个时辰,大部分时间用于战术训练。苏杭让五个哨的人马,接下来主要围绕战车进行攻防训练。
最近,五个哨官训练工作开展的非常卖力,大家都在盯着京师的旨意下来后、把总升职空下来的位子。
虎蹲炮为戚家军装备的火炮,为了便于射击,把炮摆成一个固定的姿势,很像猛虎蹲坐的样子,故得名。
虎蹲炮首尾两尺长,周身加了七道铁箍,炮头由两只铁爪架起,另有铁绊,全重三四十斤,看起来虎虎势势煞是威风,但是因为重量较轻,承受不住反作用力,发射之前须用大铁钉钉住铁爪,将炮身固定于地面,不然发出一炮,炮身便向后翻滚。
虎尊炮便于携带,野战时机动性强,适合游击战运动战等野战。佛郎机炮则需要炮车,由马骡拉动。
经过试验射击调整,两天后,苏杭等人便做出了测距的标尺。标尺刻板外型就是一个方形的板子,两边刻了十二个刻度,两边所成角的对角有一个坠子。
测距时,将标尺放在眼前位置,用眼顺着标尺最上面的一条边,对准远处的目标,方形的标尺便有了一个倾斜的角度,坠子与靠近炮手的一边形成一个夹角,在这一边分隔出一个小小的三角形,这个小三角形就是标尺测距的关键。
炮手本身的身高和远处的目标是一个大三角型,标尺形成的小三角形就是这个大三角的相似三角形,炮手便可迅速量出对角的边长,根据自己的身高推算出了比例,再用靠自己的标尺边长按比例得到了与目标的距离。
其实苏杭他们摸索出的标尺刻板已经在《兵录》和《西法神机》等书记载了,只不过这些人不读书不知道罢了,这时候的人也普遍不重视这类数学方法的技巧。
标尺出现后,测距便有了根据,大家轮流发炮,验证标尺的科学有效。炮手们宛如半辈子的瞎眼此时睁开了,曾经隐隐约约的东西现在清晰明确起来,对苏杭大为钦佩。
然后苏杭又教了他们跳眼法测距,第一步,水平举起右臂,大拇指竖直向上,大臂与身体垂直。
第二步,闭上左眼,通过旋转腰部,用大拇指瞄准(遮挡住)被测物体。此时,右眼,拇指,被测物在一条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