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底,在外浪了大半年的正德皇帝朱厚照,终于御驾还京,回到紫禁城。
直到亲眼见到孙铮,正德都有点不敢相信。
“铮哥!真的是你!你真回来了!还以为又是他们编的假消息骗我回京……”
旁边随侍的杨廷和朗声打断:“陛下慎言!帝王呼臣子为兄,成何体统?欲置国师于何地?!”
我嘞个去!
孙铮差点气笑,偏偏朱厚照竟然真的听进去了。
真是见了个活鬼,这是中了什么迷惑术吗?
朱厚照这种性子,出去浪都还能带着他,这个家伙,真的是有点能耐。
聊了没几句,杨廷和又提醒,皇帝应该先去拜见太后,大明朝以孝治天下……叭啦叭啦,烦到不行。
朱厚照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依依不舍的告辞,约好回头慢慢聊,这才去慈宁宫拜见老娘。
这一回头,足足过了九天。直到重阳节当天,宫中设重阳宴,孙铮才被邀请参加,“有幸”再见小皇帝。
独自坐在属于国师的案几后,看着那个大明帝国之主,与一群重臣谈笑风生,孙铮心里不由的生起一股陌生感。
朱厚照在宴会上,频频向孙铮劝酒,每到御厨上一道新菜,就特意让人向他讲解。各种优待,看的群臣眼红不已。
重阳宴后没两天,孙铮得到消息,由三位阁老起头,群臣响应向皇帝进谏,要给孙铮修一座国师府。
朱厚照没二话,御笔一挥,直接比照藩王规制建造。
从始至终,没有任何人问过孙铮的意见。
用小皇帝的说法,这是铮哥应有的荣誉。在群臣来看,这是把孙铮从皇宫赶出去的最佳时机。
孙铮很清楚,皇帝之所以冷落自己,刘瑾在其中起了不小作用。甚至连刘瑾向小皇帝说的那些话,都一字不漏的传到了孙铮耳中。
孙铮高调归来,毫无原由鞭打宠臣,一句话吓杀数十官员。先帝御赐的尚方剑,随手就送了人。
每一桩,每一件,无不表明,这位昔日太子玩伴,已经跋扈到无法无天,目无帝王的地步。再这么纵容下去,这天下,到底是姓朱,还是姓孙?
朱厚照,已经不再是那个躲在父荫下,无忧无虑的太子了。
他借着群臣的手,一个顺水人情,就清晰的向孙铮表达了心中的不满。
白云大婶说的好,感情这个东西,距离产生美。离的太近,难免各种膈应。
既然皇帝担心咱影响皇权,那就离你远一点。
赚气运,积功德,也不是非呆在皇宫不可,更不是离开皇权就不行。
九月十三日,在赐建国师府的圣旨还没发出之前,孙铮给皇帝留下一封信,悄然出宫。
次日朝会,朱厚照收到孙铮的折子,还以为他要向自己服软。
翻开折子,一行大字映入眼帘:“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小皇帝匆匆赶往重华宫,得知孙铮独自出宫,临行时只带了几件衣服。而且,留下了自己出入宫禁的腰牌。
这就是孙铮对他那番官面手段的回应!一如既往的简单、粗暴、直接,不留余地。
一刹那间,小皇帝心头泛起无数昔日场景。
父皇为北虏犯边,连日寝食不安。文武百官束手无策,只能任由那些鞑子如入无人之境。那时候,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北虏消息传来,可惜几乎没有好消息。
自己继位的时候,草原却成了大明的羊毛产地,原本每年数惊的北境边患,完全消失不说。三边数千里的蛮荒之地,如今也早成塞北江南。不光不是朝廷负担,每年还要向朝廷输入大量粮食、物资。
扭转这个局面的,是铮哥!
当年中秋宴上,他亲眼见到铮哥少年白头,也曾立誓待日后自己做了皇帝,一定不会像父皇待铮哥那么抠。
铮哥消失那五年,自己也曾许下无数愿望,只求老天能让铮哥再回来帮忙。
铮哥回来了,可是自己去听信了谗言……
朱厚照回到乾清宫,第一件事是打刘瑾二十板子。第二件事是任命牟斌为锦衣卫指挥使,落实这个名头。随后下旨户部、礼部、工部,会同匠作监,敕造国师府,限期完工。
随后,朱厚照将重华宫侍候孙铮的那些人,一起打包送去四海客栈。
根据弘治朝惯例,转入四海系统,就不再归属皇宫管辖。朱厚照和弘治一样,默契的允许了四海系统游离在皇权和朝廷管辖之外。他们心里都清楚,这么稳定的额外财源,无论交给厂卫还是朝廷,结局都只能让人失望。
打发这些人出宫前,朱厚照给他们安排了最后一次传旨任务,送一份代天巡察的圣旨和一柄尚方宝剑给孙铮。随圣旨、宝剑一起的,还有一份皇帝手书的私信。
当天傍晚,孙铮接到了那封信。
信里内容,一如当年他赴三边时的口吻,让孙铮在外游玩,别忘记把沿途的景致和事迹都记下来,给他写信。
这其实就是皇帝在表明态度,只要孙铮不冒犯他的帝王权威,大家还是好朋友。
“师傅说的对,皇帝这份职业,真的会让人转变心性。他的帝王术,已经合格。只可惜,帝王心术没人性啊。”
孙铮感慨一番,收下圣旨、宝剑。安排重华宫旧人进入四海系统,至少四海系统,孙铮的话还是管用的。
赵元福、钱双喜、孙秋安、李冬生。四个昔日护持孙铮第一次出门历练的老人,固执的要跟在孙铮身边。孙铮也确实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