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意是一个凫山县人民医院的医生,今天他在门诊值班。下午来了父子二人,父亲有40多岁,儿子9岁,名叫连翠山。患儿衣服穿的挺多,里面是秋衣,中间是毛衣,外面是外套,再外面是羽绒马甲。现在刚入秋,衣服穿的有点多。
“有什么不舒服吗?”满意问。
“吭,吭”父亲说话时不停发出气流冲击软腭的声音。
“小孩子发热,我们想住院治疗,吭。”
“发热多长时间了?”
“2年多了,吭”
“时间这么长了!” 发热时间如此长还不多见,“都是什么时间发热?”
“吭,也不一定,每天都会发热。”
“上午、下午、还是晚上重?”
“不一定,白天多一点,吭。”
“体温最高多少度?”
“38到40度都有。”
“畏寒吗?就是怕冷吗?”
“不怕冷!吭。”
“寒颤吗?就是发热时身体哆嗦吗?”
“不哆嗦,吭。”
“出汗吗?”
“不出汗,有时候出汗。”
“在哪里治疗过?用过什么药?”
“在省里大医院、首都协和医院也看过,吭,省里的大医院都去过,首都的几个大医院都在门诊治疗过,吭。效果都不好。”
满意看了看患儿一眼,孩子泰然自若,没有痛苦的表现,东张西望,小男孩长的挺清秀。
“小朋友,发热的时候难受吗?”
“不难受。”孩子说。
“嗓子疼吗?”
“不疼。”
“平时吃饭好吗?”
“不少吃,吭。”父亲说。
“我检查检查孩子吧。”
孩子平躺在诊断床上,满意仔细检查了一遍,没有发现什么阳性体征。
拿出外院的几份住院病历,详细的看了一遍,“发热待查”能够检查的项目都已查过多次,包括骨髓穿刺都做了,结果均正常,多次血培养未发现一次阳性结果。
治疗也是使用了多种高档抗菌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都有使用过,效果不佳。
又是一个长期不明原因发热。这样的病例经常见到,大部分是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少部分是肿瘤性发热,还有少量免疫疾病和其他问题。有时花费几十万元人民币也没有确诊,可一旦确诊病因,治疗可能需要很少的费用,花钱的大头在诊断上。
“患者长期发热,大夫长期头疼。”说的就是这个病不好诊断。
满意接着询问了一些问题,仍然没发现有价值的线索,看来又是一个疑难病例。
“今天发热吗?”
“吭,半小时前突然发热,量体温39.4,马上就到咱医院来了。大夫,吭,你给仔细检查检查吧,我们哪里也不去了,钱都花光了,吭。”
看来父亲确实不想到上级医院去了。
“你住院,我们也不能保证能够诊断明白,到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病科再看看吧。”
“吭吭,不去了,哪里也不去了,吭。”
“那让孩子再量量体温吧。”
分诊护士交给患儿一支体温计,孩子熟练的放在左侧腋窝里,满意再次翻看外院住院病历。患儿自己站了起来,轻轻咳嗽了2声,溜达着慢慢向诊室门口走去,他看到了小孩子狡猾和不屑的目光,心里一动,是不是那个病呢?
5分钟后,让孩子的爸爸把孩子叫回来,拿出体温计,39.2。满意摸了摸孩子的额头,凉凉的。他的心里有底了,基本能够确定诊断了。
满意把体温计甩到35以下,再次还给连翠山,让他把体温计放在右侧的腋窝再量一次。孩子放好体温计再次很自然向门口走去,满意马上到另外一个相邻的门口,通过透明的帘子观看小患者的动作。
果然不出所料,孩子看看周围没有人,拿出体温计,用右手的拇指和中指来回揉搓体温计的水银头,又看了看体温计,再次放到右侧的腋窝里。
5分钟后,回来,看了看体温计,39。
满意把孩子父亲叫过来,再次把体温计甩到正常线以下,让孩子第三次测量体温。
连翠山放好体温计,慢悠悠准备再次出门。
“不要出去,就在这里测量吧。”
“爸爸,我喝水。”
孩子爸爸把保温杯交给小患者,小孩打开盖子,满意看到杯子里热气腾腾,小孩把手伸到杯子口上,他又想耍花样。
“孩子,现在不能喝水,否则测量不准确。”
让孩子父亲把保温杯拿走。
他的手又伸到衣服里面,好像拿着体温计,满医生让他把手拿出来。
孩子显得心神不宁起来,开始解开羽绒马甲的扣子。
5分钟,体温计拿出来,36.1,体温正常。
满意看了看孩子,他的脸红扑扑的。
“不热了。”孩子苦笑着说。
又过了几分钟,医生和小患者都没有说话。
“小朋友挺厉害呀!”医生最后打破了沉默。
“什么?”小男孩红着脸说,脱掉了羽绒马甲。
满意拿纸巾擤了擤鼻涕,让鼻腔通畅些。
“2年了,你骗了你的家人、医生、护士,所有人都没有发现,说明你是个超级聪明的孩子。”
“大夫说的什么?吭。”孩子的父亲说。
“你听我说,孩子不是真发热,他这是伪装热。意思就是,发热是装出来的。”
孩子皮肤更红了,把外套和毛衣脱掉,眼睛眯缝着,又像笑又像哭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