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过后,等到所有人都闲下来的时候,已经是五月中旬。
时间的消逝,也将前两年那天灾对关中的影响,消除的差不多了。经过这八个多月的恢复,关中的人气越来越旺。相对应的便是,大周国的高层终于能够轻松一下了。
不过,作为大周国这个公司的董事长,高诚怎么可能让这帮打工仔歇下来。
于是,一场大议开始了。
这是大周国的第一次聚集如此之多人的议事,包含了几乎周国所有的政府机构以及地方望族。
国相、中尉、内史、九卿、尚书令、京兆尹、长安令、调查司、军法司、宪兵司、军务司等居于长安的各级官署人员。还有关中四郡郡守、太学祭酒、上林祭酒、太学诸博士、各大学学官、天禄阁博士、刊印署各及人员,以及京畿守备军正副军将、四支野战军正副军将等军方人员。
除此之外,以弘农杨氏、京兆杜氏、京兆韦氏、扶风马氏为首的关中世家代表人物,以及以凉州六姓大家为首的凉州世家代表人物,共约二百余人,皆聚于此。
宣德大殿内,早已清理的干干净净,几乎除了桌案,还是桌案。若不是不能拆柱子,高诚真恨不得给拆了。
之前召集百官朝会,也没感觉这大殿小了啊,今日一观,太小了,可能连这五六百人都容纳不下。
宽敞的大殿内,分成了三个部分,左右各有二百余张桌案。正冲着高诚座前,也有一百多章。
宫内宦官,正在忙碌的搬着一摞摞书籍,放到正处于中央位置的空地上。这里,已经摆下了八千册,还差两千册,就能完成。
“快,都给咱家快点!”
老宦官,亦是高诚目前最信得过的宦官,张辛。
正盯着来回穿梭的宦官、宫女,大声嚷嚷。
按照吩咐,这场大议将在正辰时开始,再去除掉百官、诸君入殿的时间,现在刚过卯时不久,时间足够。
张辛心中略微抱怨了一句,因为前天这里就已经放了九百九十九册了。可到了昨天晚上,大王感觉九百九十九册太少了,不够壮观。
所以,一口气增加到九千九百九十九册!
随着最后一摞书籍放上,九千九百九十九册书,全都按照安排,放在其应该在的位置。
案席中央,书籍堆到人腿膝盖之高,因为要避免过高的书籍,会挡道人的视线。其余的,全都夹杂在桌案中间,每一张桌案上,都摆了一摞书籍,整整齐齐。
高诚还在后殿,正打着哈欠,看着手中的一本书籍。这与先前那一册不同,这一册是大规模刊印的成果。自然比不上那些,要存放至天禄阁的贵重之册!
“大王,还有两刻,便至辰时,是否召集诸公入殿?”
回到后殿的张辛,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向高诚请示。
高诚爽爽的伸了个懒腰,言道:“这么快就到了?传令,召诸君入殿!”
“诺!”
张辛离去后,高诚又冲着身旁宫女喊道:“唔,去请王妃及世子至宣德殿!”
“诺!”
“更衣!”
“诺!”
处在后殿之中,正在由宫女侍奉更衣的时候,高诚听到了前殿的高呼。
“大王有令,召诸君入殿!”
“大王有令,召诸君入殿!”
一声接着一声,越传越远,越传越远~
直至数百步外的前殿,前殿殿内,早已聚集数百人,在此停歇恭候。
前殿是未央宫的前殿,这里曾经是汉武帝召见百官的场所。不过,高诚选择了宣德殿。
宣德殿在前殿之后,隔约两里,这里正好可以供诸卿歇脚缓歇。别看就这么区区两里之地,要知道百官之中有不少上了年纪的。未央宫内又禁止纵马、驾车,前殿之前又是老长的台阶,万一累坏了哪位,岂不是平添麻烦。
再者,按照以前的规矩,百官觐见前要一直伫立等着,那可不好受。现在将前殿让出来,正好可以让百官有个等待召见的地方,且备有酒水茶点,也能让大家伙吃个早餐。
此时的前殿之内,到处都是恭礼见面的招呼声,毕竟大周境内有点名望的世家,基本上都在此殿内。尤其是赵岐、马日磾的到来,更是让殿内如沐春风。
殿内一群将军也是好不容易再度聚到一起,回味当年,好不乐乎!
“大王有令,召诸君入殿!”
殿外力士一声大喝,殿内当即便肃静了下来,纷纷整顿衣襟。
“赵公且慢,来人,寻一车驾来!”
钟繇走到赵岐身前,又向殿外高呼,要为赵岐破例。
这个例,当然也破的起。
不说大汉本就以孝治国,对待七十岁以上的长者,不论贫贱,天子都要亲自接见,更何况是赵岐这等老一辈大儒。
“如此,老夫便要多谢元常了!”
稍后,诸君出殿,为首者便是赵岐。一辆车驾,在数以百计的人群中,很是凸现。
行至宣德殿前,赵岐在宫中宿卫的扶持下,下了车驾,脱掉鞋子,先行而入殿内。
钟繇与其并行,身后周国在职官员,自是随钟繇。而世家之人,则随赵岐。只有那一群正副军将,落于后面。
入殿之后,自有宦官引诸君就坐。
周国官员,居于左。世家中人,居于右。而军中主将,则是居于后。
赵岐慢慢坐下后,拿起桌案上的书籍,观阅起来。一进殿,他们便发现今日的与众不同,那殿中堆积的数以千计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