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磷火常同日色鲜>第53章要钱策略

在蒲城、白水地区的这段时间,闯军得到了休整训练的时间。澄城、白水一带是陕西农民起义最早爆发的地区,当地的士绅受到了不小的打击。蒲城县的乡绅们由于王文昌统率的乡勇被李自成消灭了,提起“闯将”之名也无人敢提打字。闯营这一路上基本上没进行什么战斗,各地乡绅多少都拿出一点粮食来敷衍,李自成也不多要,够吃就行。

因为又回到了蒲城,之前在蒲城被俘的乡勇有一部分提出要回家,李自成也不阻拦,这一下便散去了三百多人。李自成并不在乎他们的去留,反正到处都是饥民,愿意入伙的人有的是。这段时间陆陆续续又有七八百人入伙,闯营的规模持续稳定地扩大。

为了更快地筹粮招兵,李自成决定兵分五路行动,派出了四个分队,东路为王瑾和谷可成,南路为田见秀和刘芳亮,西路为李过和袁宗第,北路为高杰和辛思忠。

田见秀、李过、高杰在老家都有亲戚,所以单独行动的时候也都给自己起了个绰号,田见秀号为“锁天鹞”,李过号为“飞虎”,高杰号为“翻山鹞”。王瑾就无所谓了,他老家在辽东,而且三亲六故基本上都死绝了,就大大方方地使用本名。但是他的外号不用自己起,闯营中人早就送给他一个外号——“活阎王”。

“管队,井家塬的井百槐不肯借粮,说话还甚是难听。”

“井家塬的井百槐?”王瑾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是那个盐商吧?”派去井家塬借粮的使者答道:“就是他,不仅不肯借粮,还出言不逊。”王瑾说:“那有人来告他的状吗?”使者说:“有两个人说井百槐占了他家的土地。”王瑾说:“那就先不动,只有两个,说不定是诬告。谢澍,你带三个人去打探一下井百槐的口碑。”

王瑾和谷可成已经来到蒲城三天了,王文昌的死给了蒲城的乡绅巨大的震慑,到目前为止,除了这个井家塬外,还没有哪个村寨敢一点粮食都不缴。王瑾和谷可成也不索要太多,对一些比较穷困的村寨,他们还把送来的粮食退回一半。

对于井家塬,王瑾倾向于不动手,虽然杀人是他安身立命的手艺,但本质上来说他还是个和平主义者,每一个攻击对象都要经过精心挑选,只打在本地臭名昭著的劣绅。如果粮食供给跟得上,王瑾连劣绅也不想打。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对部队进行整训,哪怕多训练一天,都能增加一分幸存的希望。

长期流动作战,很影响军队战斗力的提升。行军、安营的能力倒是锻炼得很强,可是其他军事科目都没有时间去训练。现在王瑾只来得及做完基本的队列训练,甚至连腰刀的使用都没有教完,军中能做教官的人实在太少,也极大地制约了训练效果。

这次分兵作战,王瑾让四个养子跟着自己一起行动。虽然造反还不到两个月,但是他们四人的成长速度十分惊人。若论军事指挥能力,王瑾不见得比得过张献忠,但他的知识储备是张献忠绝不可能拥有的。作为一个老师,他比张献忠更好,但是王瑾更担心的是,自己有没有能力保护这四个孩子周全,流寇是个高危行业,王瑾对于自己还能活几天都没有把握。

谢澍很快就把井家塬的情报带回来了,井百槐不仅没什么恶名,反而是蒲城有名的善人。他发财靠的是从四川自贡贩盐,至少在本乡本土没有什么恶行。井家塬的防御也很完备,有数百乡勇。既然如此,王瑾自然便放弃了攻打井家塬的计划。

与此同时,去往白水县的侦察人员也带回了情报——马科部已经接近白水县境了。

别的穿越者都是拳打皇太极,脚踢多尔衮,王瑾倒好,区区一个马科就能让他闻风而逃。王瑾听说马科来了,当即收拾行装准备跑路,还有点粮食带不走,随手扔给了周围的村民,随后一溜烟地跑去韩城找李自成了。

闯营兵马如果全部集结,其实未必便打不过马科。最近闯军的人数增加了不少,粮食也搞到了一些,可是武器、铠甲、马匹却几乎没有增长。假如能把马科部歼灭,缴获一大批武器装备,还能收降不少官军,定然可以让闯营的战斗力大幅提升。但是这样做有极大的危险,马科那三百骑兵实在太难对付,就算真能打赢他,也必定伤亡惨重,还是别冒这个险为好。

马科倒也很给闯营面子,他来到白水之后,丝毫没有急着寻找闯营的下落,而是摆出了一副大义凛然的姿态,追查有哪些士绅富户给李自成和张存孟供给过粮食,要办他们通贼之罪。众绅士对官兵的这种套路也是熟悉得很了,凑了一批银子粮食“捐资助饷”,于是他们就又变成“急公好义的良绅”了。

到最后,马科居然讹到了县令头上,县令知道这个新鲜出炉的副将是总督大人面前的红人,也不敢得罪。临时搜刮,又挪用县库,凑了两千两银子劳军,士兵每人一两,军官按官衔递增,马科本人独得五百两。

等马科到了蒲城县,王瑾和谷可成自然早已逃之夭夭。马科也分毫不急,照白水县一样办理,以搂钱为第一要务。

马科是个很讲究要钱策略的人,在勒索有钱人时,他不杀人,不放火,从来都是派军官去上门谈条件。只要咬定“通贼”这件事,一般都能讹出钱来。如果真有人为了被勒索了几百两“剿贼军饷”就去弹劾马科,皇帝多半不仅不会怪责马科,反而会认为此人太过吝啬,全无


状态提示:第53章要钱策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