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磷火常同日色鲜>第59章王屋山

李自成与众头领商议了一下,王自用的提议确实对大家有好处,如果各家反王始终是现在这样一盘散沙,那么被官军各个击破也是迟早的事。但是,王自用的实力最强,又做这个召集人,分明是想做总盟主。

最终,众头领统一了态度。既然他王自用兵强马壮,奉他为盟主也没什么不可以的,只要保持自家的独立性就行了。

至于赴会的安全问题,李自成并不担心,王自用的名声很好,是个讲信誉的人,王屋山周边也没有官军,李自成决定只带自己的卫队前往。在王嘉胤的残部大批来投之前,闯营通过吞并乌岭山中的山寨以及招募矿工,已经发展到了近五千人,众头领觉得李自成不能再当光杆司令了,有必要组建一支卫队。

李自成并不想想张存孟一样,在各个队之外再搞出单独一支部队来,他的卫队只有一百一十一人。张成担任管队,下辖十一个小队。

本来卫队只打算编制十个小队,但是在王瑾的建议下,由李双喜等十个半大孩子组建了一个预备队。李双喜在孩儿队中年纪较大,跟着闯营吃了一段时间饱饭,身材也壮实了,他自幼习武,武艺已经不逊于一般的成年人。在孩儿队中,最让王瑾头大的就是他和艾能奇两个。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都能老老实实地习文练武,可李双喜和艾能奇实在是太淘了,属于连打三天照样上房揭瓦的类型。这俩熊孩子练武倒是积极,可文化课一点都学不进去。

艾能奇年纪太小,又是王瑾的干儿子,肯定还得留在孩儿队,但王瑾不想再教李双喜了。既然这孩子不可能往独当一面的全能型人才培养,只适合做冲锋陷阵的战将,那再勉强逼他读书也没什么意义,倒不如跟在李自成身边,让李自成时常指点他军事方面的事。

孩儿队中还有一些孩子的情况与李双喜差不多,他们已经十三四岁,算半个大人,又当了很长时间的流浪儿,已经野惯了。王瑾让他们读书识字,就像要他们的命一样,所以王瑾就把他们打包送给李自成了。王瑾执行军纪时极为严酷,动不动就砍头,但是对小孩子顶多一顿臭骂,从来不打。李自成的教育方法就比较传统,吃饭时说话要打,晚上不睡觉要打,练功不专心要打,反正不管犯了什么错误都打。可不知道为什么,这帮小鬼似乎更喜欢李自成。

田见秀和王文耀也各带两个亲兵随李自成一同前往,东坞岭的营地交给王瑾和刘宗敏负责。李自成临行前有命,不管出现什么情况,只要王瑾和刘宗敏两人的意见一致,他们的命令就等同于李自成的命令,哪怕他们要把队伍拉走回陕西,其他人也必须执行。

李自成绝不相信王瑾和刘宗敏会背叛自己。当初他在米脂街头枷号示众的时候,是王瑾、刘宗敏、田见秀等好兄弟带头冒着造反的危险救他;在他受伤不能行走的时候,也是这些兄弟替他在前面冲锋陷阵,顶着敌人的羽箭铳子拼杀搏命。虽然造反才几个月,他们已经经历了不少生命危险,都是兄弟们并肩闯出一条生路,李自成甚至觉得这些结义兄弟比亲弟弟李自敬和已故的大哥还要更亲。留王瑾和刘宗敏看家,李自成比自己看家还要放心。

东坞岭离王屋山并不远,走小路只有两百六七十里。李自成等人也并不着急,花了四天时间赶到王屋山。这一路上走的多为山路,因为比较偏僻,无论官兵还是流寇都很少来到这里,只有小股土匪活动,当然不敢招惹一百多流寇精锐。沿途的山村都很宁静,花钱就能买到简单的食物。

李自成知道自己离得最近,所以晚出发了一段时间,因而并不是第一个到的,王屋山周围已经建起了不少军营。有的反王和他一样只带着卫队来开会,有的则把全军都开来了。

“见秀哥,你还记得我们吗?北坡张家兄弟五个,有一年大年初一,啊,是我四岁那年,老娘带着我们兄弟五个去你家要饭,你家就剩下不到一升小米,刚刚下锅,你爹娘从锅里捞了一半给我娘。那时候我们全家已经吃了三五天的草根树皮了,那小米粥的滋味啊,真是一辈子都忘不了,当时觉得这就是天下第一的美味。后来虽然也吃过大鱼大肉,可再没有那样的滋味了。”

崇祯年间的绥德是个盛产反贼的地方,眼前又是一个绥德人。不过田见秀很难把这个鼎鼎大名的过天星张天琳和小时候那个四岁了还长得像早产婴儿一样的邻居联系起来。当时他们五兄弟叫张一、张二、张三、张四、张五,而现在他们是“大将军”张大猛、“二将”张二能、“独虎”张三龙、“四虎”张四祥、“过天星”张天琳。这年头五兄弟居然能一个不少地活下来,真可以算奇迹了。

不过奇怪的是,他们的掌盘子却是老五张天琳,四个哥哥都给他当手下。

王自用也亲自下山来欢迎李自成,将他和卫队迎到山上安顿下来。这里是道教胜地,元初时丘处机的弟子宋德方在这里建立了天坛、三清殿、上方紫微宫。但是自元末战乱以来,这里便不复往日盛况,到了这会儿,宫观已大多倾颓,仅剩的一点道士也逃荒去了。王自用在这里安营,把还比较完好的房子修缮了一下。能看得出来,他很是费了一番功夫。修复的建筑主要是主峰天坛山上的玉皇殿、虚皇观、轩辕庙、真君祠。天坛山顶有一石坛,传说黄帝曾经在此祭天,王自用的这个用意,也就很有趣了。

状态提示:第59章王屋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