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都市现代>与谁同搏>第8章同学来访

张智考上大学那年,银城有三个考生被海东化工学院录取,除了张智,还有甄福喜和王喜顺。毕业后,甄福喜一直在银城师范学院当老师。王喜顺先是在银城制药厂当技术员,没过两年就下海自己单干。

在大学时,三个人总是相约着一同回银城,一同返校。刚毕业那两年,三人延续着在学校的友谊,每年还要聚一聚,时间长了,各自生活的圈子发生了变化,相互间的交集越来越少。

巧的是,王喜顺家后来也搬到了张智父母家的那个小区,于是,张智和王喜顺两人逢年过节还会有见面和相互问候的机会。

王喜顺下海单干并不顺利。可能是觉得自己混得不如意,没面子,渐渐地,王喜顺就有些躲着张智的意思了。

见儿子的大学同学混得不咋样,父亲希望儿子应该有一个原则: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父亲自己也开始很少再在儿子面前提到王喜顺的名字。

这样一来,三个大学时的好友,只是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会有一些相互间的消息。

这天,张智正在实验室里组织课题组讨论下一步的实验方案,已经许久没有见过面的甄福喜,把长途电话打到了实验室。电话里,甄福喜告诉张智,他要来西城。

到西城的这天,甄福喜自己先找了家宾馆安排好了住处,然后赶在张智下班的时间来到了家里。

甄福喜比张智大两岁,看上去成熟稳重,外表就像个大学老师。两个老同学一只手相互握着,一只手相互拍着对方的肩膀,昔日的友情溢于言表。

朱墨打开冰箱,取出蔬菜和肉蛋,然后进到厨房,忙着开始准备晚饭。甄福喜见状,一边把进门时随手放在门口的带给孩子的礼物拿过来放在茶几上,一边说:“弟妹别忙了,我们兄弟俩多年没见了,今天咱们一块儿去外面找个地方吃个饭,叙叙旧。”

“就在家里吧,东西都是现成的,很快就好。”朱墨边说边系围裙。

“真的别忙了,弟妹,带上孩子,走。”甄福喜拿起自己的手提包。

跟甄福喜好不容易见一面,张智便对朱墨说:“那这样吧,你跟孩子在家做饭吃吧,我今天跟老兄出去好好坐一坐。”

甄福喜向朱墨道别后,两人便出了门。

在家属院门口的马路边上,趁着等出租车的时候,张智用手指着和家属区紧挨着的曙光研究院的办公区和实验大楼、车间等,向甄福喜简单介绍自己单位的情况。

“到底是部属科研单位呀,规模就是不一样。”甄福喜发自内心地感叹,“咱银城就没有一家像样的研究单位。”

“是啊,这几年,银城人自己觉得银城发展的挺快,可是没法跟外边比,你看沿海那些大城市变化多大呀。”张智说。

在一家装潢考究的酒店大厅里,两人坐定后,要了两个凉菜两个热菜,还有一瓶西城产的白酒,不紧不慢地喝着、聊着。

张智很快就脸色微醺,甄福喜看上去显然比张智有酒量。

“老弟,老哥羡慕你呀。”

“嘿嘿,甄哥,羡慕我啥呀,你可是大学教授啊。”

张智知道甄福喜还是讲师出身。不过,对在大学里当老师的人,大家一般都会称他们为教授。

“我现在正为评教授作难呐。”

“老哥,论资历怎么也轮到你了。”

“谁说不是。可是,我的论文太少了,比不过刚出校门的那些小年轻啊。”

“甄哥,当年你可是咱们三个人里论文最高产的。”

“这几年净忙着联系校外合作项目了,想着干点实在的,论文的数量少多了,质量也不行。现在学校老师流动得很厉害,多数都往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去了,我也是觉得现在在银城师院太憋屈了,想换个地方,可是教授职称评不上,没有身价呀。”

听甄福喜说到高校教师流动,张智也深有同感。这几年,曙光研究院的一些科研骨干要么天天抓紧背单词,考托福,考gre,寻找出国的机会,要么四处利用同学或校友关系,寻找调往大城市的路子。

“所以呀,这次老哥是来求你帮忙的。”

“你也想来曙光院?”

“不行不行,我不行。我在学校里课堂上待得时间太久了,真刀真枪搞科研已经不是我的强项了。”甄福喜拿起酒瓶,先给张智的杯子里添满,又给自己倒了个满杯,端起来一下子喝下去一半,然后使劲咂吧了一下嘴唇接着说道,“我也不拐弯抹角了,我想让你老弟帮帮忙,看你方不方便在你的论文上属上老哥的名字。”

张智倒是答应得痛快:“没问题呀。可是老兄,你不知道,我这几年也是净忙着‘863’课题了,现在院里又催着报‘九五’计划的研究项目,眼下我是一篇像样的论文也没有啊。”

“不过,我们课题组其他几个人可是没少写论文,我给你想想办法。”张智是真心想帮这个从家乡来的同学和老兄。

“那就拜托老弟了。”

两人碰杯一饮而尽。

这时,大厅旁边离他们最近的一个包间的门打开了,陆陆续续走出几个酒足饭饱的男男女女。

“张主任,这么巧,你也来吃饭。”这拨人中,一个个头不高,听声音看表情都泼泼辣辣的女士边喊着边向张智他们的桌前走来。

张智定睛一看,是自己课题组的姜美丽。

“哎呀,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正说你呢,你就出现


状态提示:第8章同学来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