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攥着一百五十块钱,高兴的心花怒放,背着手哼着小曲儿步履轻松的回家。
老汉儿子叫铁牛,刚下工,还没进家门,诧异的在路上碰见老父亲,“爹,你咋弄快就回来了?我还想着一会儿给你送饭去嘞,你回来谁在帮你看摊子?”
“不用看。”老汉从腰里抽出烟袋锅子晃了晃,“卖完了,三百斤一斤没剩。”
“啥?一斤没剩?”铁牛还不相信,往父亲身后看了看。
“别看了,你爹我还能骗你不成,不光一斤没剩,我还接了个生意,人家每个月都要五百斤麦子嘞。”老汉说着炫耀的从怀里掏出一大叠子人民币给儿子看了一眼,接着又掖进怀里,“给你看看,都是钱。”
铁牛高兴之余想到一个问题,“爹,你咋答应人家每个月都要五百斤麦子来,咱家哪里还有那么多的粮食。”
“你说你。”老汉嗤之以鼻,“平时爹就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你还不信,说我吹牛,你这个榆木疙瘩脑袋就不能多开一个撬,咱家是没有那么多,但咱村那么大,谁家不存个千把斤的粮食,人家说了,只要是能保证和咱家麦子质量一样就行,谁家粮食好爹心里都有数着呢,时候咱去村里上门收,四毛八一斤收来,咱在质量上好好把把关,一个月赚十块钱不是轻巧的?”
“爹,还是你牛。”铁牛竖起大拇哥在爹脸前比划了一下,“我承认你吃的盐比我吃的米都多了,以后你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石大勇买好粮食,心放下一半,又去卖油的地方转了转。这地方的人都吃菜籽油,价格固定在三块五一斤,整整比供应油贵了一倍,没办法,都这价,自己不用也不行,石大勇先打了二十斤油,这才安心的回家转。
路过磨坊,把麦子卸下来,五分钱一斤的加工费,三百斤麦子全部打成面粉。
昨晚上和了二十五斤的面,搓了三百根麻花,瑞民已经卖了一百多根,第二趟出去还没回来,面板上还有七、八十根麻花。
“嘀!嘀!嘀!”
孙秀芳听见喇叭声,趴着玻璃上往外看了一眼,看见儿子跳下车,却没有往家走,而是直接爬上后车斗,看样子是要拿什么东西,她忙对王英。喊了一声:“英子,大勇的车,大勇好像带东西回来了。”
家里的面就剩一天的量,油也没有了,就盼着大勇回来和他商量怎么办了,听见大勇回来了,王英急忙往外迎,“娘,你帮我看着孩子,我出去看看。”
在王英的帮助下,大勇一共卸下六个面袋子和一大桶油,可把王英高兴坏了,“我和娘正发愁面和油不够用了,你就买回来这么多,真是太好了,这是多少斤面呀?”
石大勇扛起一袋子面来,“这是二百二十五斤面,还有二大袋子糠,我说英子,咱养些**。”
“还养鸡?你是看我没累死吗?”王英也想扛面,她抬了抬袋子,没抬动,“我现在天天睁眼就搓麻花,平时做饭,洗衣,看孩子,你瞅瞅我哪里还有空?”
“你看看你,连四两劲都没有,不用你扛,你光拎那桶油就行。”石大勇蹙眉踢踢脚下其中的二个面袋子,“这两袋子都是糠,打面剩下的,你说咱不喂鸡,这些糠咋弄,这也都是钱,我跟你说我都想在土崖下面围个猪圈,抓二头猪秧子来喂了。”
看着那些糠,王英也舍不得浪费,养鸡就养鸡了,但是你要是养猪,那可万万不能答应,猪算是大牲畜,少伺候一点都不行,她立马断然拒绝,“养鸡都够头了,你还想养猪?我告诉你大勇,你还是给我留个喘气的空吧。”
“听听,听听。”石大勇拎着面袋子使劲一提,咯吱窝下夹了一袋子面,“你这话的意思,我怎么听着跟旧社会受气的小媳妇似的。”
王英白了石大勇一眼,“听听,听听,你这话的意思怎么跟我没受气似的。”
“呵呵。”
“哈哈”
夫妻两个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
孙秀芳隔着窗户见儿子卸下一堆的面,高兴的合不拢嘴,抱着石想,领着安安就往外走,迎面碰上大勇扛着面袋子进屋,“大勇,从哪弄恁些个面来。”
“从哪弄?娘,看你说的,多简单似的,我买的麦子,高价,五毛钱一斤,又一斤花五分钱加工费打的。”石大勇找了个角落,先把面卸下来。
“高价呀!”孙秀芳有点小失望,不过转念又高兴起来,有总比没有强,不过是少赚一些又不是不赚钱。
石大勇把面都扛回来,面沾到身上,一身的雪白,王英拿着扫帚帮他敲打,隔着门大勇看见案子上的麻花,问道:“英子,今天的麻花还没卖了?”
“嗯,面活多了,昨儿个和了二十五斤,瑞民已经回来一趟了,看来以后每天就和二十斤面就行。”
石大勇就着水盆洗了一把手,“我说,娘,以后咱照乎着来,你别把自己累着了。”
“娘不累,这和在老家干农活比可轻松多了。”孙秀芳手里抱着想想微笑着说:“昨天一天卖了二十斤面,不到天黑就卖了了,我估摸着,再多发五斤也没事,没想到瑞民还没回来。”孙秀芳看看外面的天色,“这天也快黑了,估计瑞民一会儿就得回,天黑了他看不见。”
真是说曹操曹操到,说音刚落,瑞民就推开了院门,“呦,大哥回来了!”
“老四,生意咋样?”这是孙秀芳最关心的问题,她率先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