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中华世纪谈>33秦晋争霸

公元前628年——前621年秦与晋军战于崤山,大败,向西发展,灭国十二,开地千里,称霸西戎。

晋文公去世的当年,郑国国君也死了。

秦国驻扎郑国的秦军将领给秦穆公送信,建议秦穆公趁郑国新君刚刚即位局势不稳之机偷袭郑国。他说我们负责把守郑国的北城门。你要是派兵过来,我们里应外合就可以拿下郑国。

秦穆公动心了,去找蹇叔商量。

百里奚和蹇叔都劝他别那么做。秦军千里奔袭郑国,中间需要穿过晋国、周国、滑国,郑国怎么会不知道?奇袭不会成功的。一旦偷袭不成转为强攻,秦军远师疲惫,人家以逸待劳,我们胜算不大。并且搞不好有被晋国切断后路两面夹击的危险。

但秦穆公坚持出兵。他认为晋文公刚死,继位的晋襄公正忙于丧事不会管郑国的闲事。郑国新君继位立足未稳,这正是打他的最佳时机。如果能拿下郑国,秦国就有了中原争霸的基地,以后再不必受晋国的牵制。

秦穆公不听劝阻,派百里奚的儿子孟明领兵出征。

秦军穿过晋国、周国来到滑国(河南偃师)。

那时的诸侯国以城为国。城外通常没人把守,可以随便通行。但是军队借路此地必须事先打招呼,否则就是敌意行为。秦军为了保密沿途没跟任何国家打招呼。

但大部队行军必须得走大路,也就是国道,难免会碰上来往的商人,想保密是很困难的。

一个卖牛的郑国商人正好碰上秦军。他探听到秦军这是要去打郑国赶忙派人回国送信,同时冒充郑国的使者来见孟明,假称奉了国君的旨意前来劳军,把自己的牛全送给了秦军。

孟明吃惊不小,以为郑国已经知道了他们的计划,奇袭计划已经失败。他们为了达到奇袭效果轻车倍道而行,没带多少粮草。如果奇袭不成改为攻坚,后勤保障就成了大问题。

孟明决定撤兵,免得偷鸡不成蚀把米。但是白跑一趟总是感觉有点怨,于是秦军顺手灭了滑国,扛着从滑国抢来的战利品往回走。

滑国是晋国的同姓之国,同宗同祖。这可惹恼了晋国。

晋襄公正在为晋文公守孝之中,按规矩守孝期间不能动刀兵。秦国也就是算准这点才敢那么放肆。但晋襄公觉得必须给秦国一点教训,让秦国知道别以为晋文公死了,晋国就好欺负。

晋襄公派兵在秦军必经之路上伏击了秦军。

孟明根本没料到作为秦国盟友的晋国会突然翻脸,途经晋国控制区时一点防备没有。

崤山(河南陕县东)隘道是设伏的最佳地点。秦穆公在隘道两侧的高地上,布下一个口袋阵。当秦军经过隘道时,晋军伏兵四起,将秦军困在隘道之中。秦军虽有千军万马也无从施展,在晋军的围攻下或死或降全军覆没。主帅孟明也被晋军俘虏。

后来经人说情,晋襄公把孟明放回。

秦穆公亲自迎接孟明回来,主动承担了作战失利的责任,仍然对孟明委以重任。

秦穆公并没有死了争霸的心。他一面招兵买马训练士卒准备复仇,一面通过联姻跟楚国结成同盟。

秦楚都被中原视为蛮夷之国。两个难兄难弟搭伙冲击晋国的霸主之位。

秦楚约好了时间联手伐晋。可到了约定时间,秦军出发了,楚军却没来。

原来,楚国发生了政变。楚成王当初立长子商臣为太子,后来越来越不喜欢商臣,想废了他重立。商臣探得消息后带兵闯进宫中逼楚成王自杀。楚成王央告儿子等熊掌炖熟了我吃一口再死,别让我做饿死鬼。商臣不允。楚成王只得上吊自杀。商臣在灵前即位,是为楚穆王。

楚军失约。秦穆公仍然坚持按原计划出兵。他仍以孟明挂帅再战晋国。

晋襄公亲自领军迎战。他手下一名将军狼瞫以战死沙场为荣,率领本部军杀向秦军。他的自杀式攻击打乱了秦军的阵型。晋军大部队趁机杀向秦军。秦军大败而逃。

孟明回国后,秦穆公没有责罚他,而是让他整兵再战。

公元前624年,秦穆公御驾亲征攻入晋国。

秦军渡过黄河后,秦穆公下令破釜沉舟。他以此激励将士不胜不归。不要幻想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只有取胜才有生机。

秦军在秦穆公亲自指挥下横扫晋国乡野。晋军惧其锋芒,收缩防守,坚壁清野,避而不战。秦军耀武扬威一个多月,渡过黄河去崤山埋葬了死难的战友之后才大摇大摆地回国。

晋国避而不战,实在有损霸主的形象。此举长了秦国之威风,灭了晋国之锐气。秦国的地位因此上升,晋国的地位因此下降,此消彼长,秦晋现在地位相当,至少在诸侯的眼里不分伯仲。

因为秦穆公风头盖过晋襄公,有人把秦穆公列为“春秋五霸”之中,名列晋文公之后。不过对比齐桓公和晋文公,秦穆公显然还不够格。秦穆公虽然把晋襄公打得龟不出头,但没有能力把攻占的领土据为己有。秦国跟中原还是被晋国隔开,无法跟中原诸侯会盟。

秦国东进受阻,转而向西发展。秦穆公“兼国十二,开地千里”称霸西戎。西部诸侯包括戎狄都奉秦国为霸主。周天子也遣人送金鼓致贺,感谢他把住西方门户,实际上也是承认了秦穆公西霸的地位。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死了。

为了保证他去到另外一个世界后也能有人伺候、有人辅佐,他挑了177人为他殉葬,其中包括三


状态提示:33秦晋争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