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中华世纪谈>35问鼎中原
中原,也举行会盟准备应战。会盟诸侯之后,他亲率诸侯军队去讨伐叛徒陈国。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晋灵公突然暴亡,讨伐之战无果而终。他的儿子晋景公随即宣布继位。

联系晋国朝内出现重大人事变动,一个叫郤[xi]缺的老臣接替了赵盾的地位,成为晋国第一权臣,有理由怀疑,晋国再次出现权力之争。

楚庄王得知晋成公死了,喜出望外,立即挥兵北上,讨伐逃会的郑国。

郤缺希望通过抗击楚国树立威信,恢复晋国霸主的荣耀。他召集诸侯军队去救援郑国。郑国得知援军来到,士气大增,在战斗中击败楚军。楚庄王败退而回。

但是根据史书记载:“郑及楚平。晋人、宋人、卫人、曹人伐郑,取成而还。”刚刚战胜楚国的郑国在第二年主动向楚国投诚。而刚刚救郑的晋国又起诸侯军队去讨伐郑国。郑国又向晋国投诚。

初读史书觉得匪夷所思,怀疑史书是不是笔误?仔细一想,明白了其中道理。郑国与楚国实力相差巨大,去年击败楚国不过是侥幸获胜。郑国担心楚国报复,所以主动求和。但是郑国向楚国投诚就得罪了晋国。晋国就要讨伐他背叛之罪。郑国只好再向晋国投诚。

晋军前脚刚走,楚军后脚就来了,也要追究郑国背叛之罪。郑国夹在两大强国之间就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投向晋国挨楚国打。投向楚国挨晋国打。投向哪一边都免不了挨打。

这是郑国的无奈也是楚晋争霸的滑稽之处。楚晋争霸不是正面交锋而是互相挖墙脚,以争夺小弟为主。但是争夺小弟不是靠德行,让小弟主动投奔自己,而是靠武力,逼迫小弟承认自己是他的老大。楚晋都在小弟身上使劲,可就苦了夹在两大强国之间的小国。不是郑国愿意做墙头草,是被现实所迫。

楚国杀过来,郑国倒向楚国。晋国杀过来,郑国又倒向晋国。郑国也想开了:“晋、楚无信,我焉得有信。”楚晋都不讲信义,我干嘛要讲信义?谁让他发誓效忠,他都照办。楚国兵临城下,他向楚国宣誓效忠。楚军刚退,他便跑到晋国去解释,说我是被迫无奈假意奉楚国为主,其实我内心是尊奉晋国为主的。

几经反复之后,楚国不干了。楚庄王率军讨郑,发誓要灭了郑国。

楚国围住郑国猛攻。郑国一面抵抗,一面向晋国求援。但是楚国攻势太猛,而诸侯援军迟迟未到,郑国的国都最终被楚军攻陷。楚庄王率军杀入城内。“郑襄公肉袒牵羊降楚”。

“肉袒牵羊”是古代的投降仪式。“肉袒”是请罪。“牵羊”是劳军。郑襄公光着膀子牵着羊迎接楚庄王。

楚庄王见他诚心悔罪,原谅了他,没有吞并郑国,而是让郑国作为自己的附属国。为了保证郑国不再首鼠两端,楚庄王让郑襄公把儿子送到楚国做人质。

郑国都投降了,晋军才姗姗来迟。

楚军拿下郑国没了后顾之忧,全力以赴迎战晋军。

晋军主帅荀林父得知郑国降了,就想回去,觉得凭一己之力对付楚军没有胜算。

他的副帅先縠[hu]不同意,认为临敌退缩丢了晋国的脸。他赌气说要走你走,我领本部军去战楚军。言罢,先縠率领本部军渡过黄河前去迎敌。众将劝荀林父不要让先縠孤军深入,否则先縠战败,大家都没脸。

荀林父无奈只好下令全军跟进。

荀林父是在郤缺死后论资排辈做上的中军主帅,新官上任,威信不足,约束不住手下将领。

晋军渡过黄河后在黄河南岸的邲

i]地(河南郑州荥阳北)扎下营盘。

楚庄王探知晋军将帅不和,使出离间计。他先让人去向晋军主帅那里请和,然后派兵去晋军的营盘挑战。荀林父觉得能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是上策。但将军们被楚军挑战激怒非要跟楚军决一死战。

将帅意见不一。有两位将军认为主帅软弱无能,私率本部兵出营去挑战楚军。

但是晋军的挑战遭到楚军反扑,大败而回。楚军跟着晋军败兵杀向晋军营盘。

荀林父毫不知情,也没做防备,得知楚军杀到大惊失色,仓皇间下令全军撤退。但是晋军船只准备不足,抢渡黄河时发生严重混乱。跑在前面的士兵跳上船,砍断缆绳,驾船北逃。跑在后面的士兵,扔掉盔甲和兵器,跳进河里,扒住船帮就往上爬。船上士兵怕船翻了,挥剑猛砍船帮上的手。掉进船里的手指头,一捧一大把。

晋军在黄河边上演了古代版的“敦刻尔克大逃亡”。晋军争相逃命,自相残杀。楚军追杀到黄河边包歼了没跑了的晋军士兵。

楚将建议楚庄王渡河追击将晋军彻底歼灭。楚庄王说:我们分出胜负就完了,何必多杀。冤冤相报何时了。下令收兵,任由晋军残兵逃走。

河边留下大批晋军尸体。有人建议垒一个“京观”向诸侯展示楚军武功,也就是把晋军扔下的尸体垒成一个金字塔。楚庄王不同意。他说我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止戈为武”,以战止战。我们追求的是武德而不是武功。他下令将晋军尸体好好掩埋。

邲之战之后,晋国再不敢和楚国正面交锋。

楚庄王凭此战一雪城濮之战耻辱,成就了楚国霸业。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状态提示:35问鼎中原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