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半跪在殿下的十多位武将,刘鸿泰心感欣慰。
这些武将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多多少少都与他有点关系。
或是他提拨的,或是他指点过行军布阵的。
如今危难时刻,他们总算没有让他失望。
齐皇被这些武将感染到了,情绪高昂,哈哈笑道:“好,诸位将军都是国之栋梁,国之基石,齐国有你们,是朕的福气。”
说着,齐皇看向刘鸿泰,问道:“刘大将军,你觉得此战当如何应对?”
打仗,刘鸿泰比齐皇在行多了。
这一点齐皇深知肚明,况且,此战关乎齐国存亡,他可不敢瞎指挥。
齐皇这么一问,刘鸿泰陷入了短暂的沉思,而齐皇与文武百官也没有出声打扰。
……
卫国多年未参与或发起过大型战争了,以致造成一种重文轻武的现象。
如今,卫国内值得刘鸿泰重视的武将一个都没有,至少直到现在还没有。
这么想来,相比武国,卫国武将不及前者,兵力也不如前者。
那相对来说,威胁也比较小了。
那么问题来了,刘鸿泰应该领兵前往哪里御敌才好呢?
在刘鸿泰看来,朝堂当中,除了他之外,没有一位武将是武国赵绍兴的对手。
若是他先去对付卫军,那齐国能不能抵御得住武军真是两说。
但是,若他去对付武军,那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击退的。到时候卫武两边战事都拖着、耗着,迟早会将齐国拖垮的。
如此看来,先在朝中找人领兵抵御武军进攻,而他则是领兵前往驱逐卫军,至少对上卫军,他还是有很大信心的。
到时候,他以最快速度驱逐卫军,然后迅速回防武军,那齐国应该就不会有亡国之危了。
三番思虑过后,刘鸿泰做下了一个决定。
“陛下,微臣认为,琅琊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大军应当退守琅琊郡,待击退卫军后再直面武军。”刘鸿泰说道。
齐皇沉吟道:“那爱卿觉得应当由何人领兵退守,又由何人领兵抗击卫军,双方各领兵几何?”
刘鸿泰回道:“微臣领三十万大军抗击卫军,再挑选一位将军领兵十五万退守琅琊郡。”
刘鸿泰刚说完,满朝文武百官小声讨论着,看向他的目光十分怪异。
“想不到堂堂刘大将军也会怯战,将最难对付的武军留给其他人。”
本来,齐皇也是被刘鸿泰这一番决定搞得一脸懵。
但是,齐皇稍一思考其中关节,立刻明白了刘鸿泰这么做的原因了。
“刘爱卿,你这是要兵行险着啊。”齐皇一副思考的模样,说道。
齐皇如此一说,面露古怪之色的群臣也开始思考其中问题,慢慢也明白刘鸿泰这么做的原由了,脸上的古怪之色也渐渐消去。
“紧急关头,自当用非常手段了。”刘鸿泰一脸坚定之色,说道。
闻言,齐皇犹豫了一下,接而咬牙说道:“好,就依刘爱卿所言。”
有了决定后,齐皇又问道:“那对于领兵退守琅琊郡的人选,刘爱卿可有提议?”
刘鸿泰的目光在请缨的十多位武将身上扫过,一时间也难以抉择。
这些武将,他都十分了解,但正因为了解,他知道这些人的实力其实相差无几。
重要的是,他们指挥小场战役没问题,但要说退守琅琊郡,直面武国战神赵绍兴,那就危险了。
说实话,刘鸿泰对他们没信心。
因为就是他自己对上了赵绍兴,那也得小心谨慎,否则随时都会阴沟里翻船。
见刘鸿泰抉择犹豫,齐皇也猜到前者在想什么了,说道:“刘爱卿,你也决定不了人选吗?”
刘鸿泰严肃地摇了摇头,不作他言。
见状,齐皇面露失望之色,而那十多位武将则是一脸愧疚。
这些武将之所以愧疚,那是因为他们觉得辜负了刘鸿泰的栽培与期望。
现今齐国最需要他们上阵的时候,他们却因能力不足而上不了战场。
齐皇又看向武将一列,目光扫向身居高位的一些武将身上,但是他们不是东张西望,就是低头不语。
齐皇知道,他们是怕死,生怕战死沙场,一去不归了。当然,这也与他们的能力有关。
除此之外,这大部分武将也是来自世家,只因习得一些武艺,又在战场上镀过金,所以才得以身居高位而已。
齐皇收回目光,淡淡的声音在太和殿内响起,说道:“还有何人愿意领兵出战?”
其实,齐皇问这话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愿意领兵出战的人都出列了,就站在刘鸿泰身后。
然而,齐皇的目的是为了试探,看看有多少武将愿意在齐国危难时刻为国而战的。
结果在意料之中,好一会儿,武将一列都没有人再出列了。
正在齐皇失望之时,一人站了出来……
“父皇,儿臣愿领兵出战,尽心尽力,死而后已。”高培方出列,激昂之声回响众人心中。
齐皇一怔,眼神紧盯着高培方,想要看穿后者的真实想法一般,但是后者面色如常,没有丝毫慌乱的迹象。
见此,齐皇难以揣摩高培方所说是真是假了。
是出于真心,还是只为了在他或群臣面前做一场戏?
未待齐皇思考,太子及其他几位皇子也一同出列,齐声说道:“儿臣亦愿领兵出战,为父皇分忧。”
这下好了,大家一齐出来湊起了热闹,不得不让齐皇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