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仙侠修真>锦衣玉令>第171章 甚为可疑

孤山一战,兀良汗正面迎战晏军大胜,巴图士气高涨,急欲一鼓作气南下,他烧了赵胤的信函,将来使痛打一顿送回,复信一封。

“天收吾子,为国尽忠,死得其所。”

十二个大字道尽了他对乌日苏的父子情分。

一个儿子性命,比起他的宏图大志,分量远远不足。

不仅如此,他不顾儿子乌日苏的安危也就罢了,甚至利用了乌日苏的事情,当夜在帅帐大醉一场,又唱又怒地吼叫一番,次日校场点名,大诉悲情,生生要将一只骄兵,打造成哀兵。

“兀良汗的勇士们!”

“我儿乌日苏身陷敌营,危在旦夕,仍却不顾性命,以死明志,盼兀良汗铁骑踏平卢龙,为他复仇……”

“赵胤以我儿乌日苏性命要挟我退兵,无耻之极,无耻之极。”

“阵前丧子,于我巴图,是奇耻大辱。”

“王子之血,不能白流,我巴图的儿子,不能白死。大晏逼我如斯,这一仗,不得不打。”

巴图突然手执佩刀,直指天际,大声喝道:

“兀良汗的勇士们,为了阿木古郎大汗的威严,为了兀良汗人屈居漠北数十载苦寒的屈辱,为了让大家赏尽大晏春天的百花夏天的果木,我,巴图,将承继父汗阿木古郎遗志,重振漠北草原,踏平大晏山河!”

校场校士手执弓弩刀枪,齐齐大呵。

“重振漠北草原,踏平大晏山河!”

“冲出孤山,剑指卢龙!”

“让我兀良汗的铁骑,踏平顺天府,活捉大晏皇帝!”

声势震天,

巴图看着校场上整齐的骑兵,雄心万丈,志在必得。骑马高倨人前的二皇子来桑,内心却满是疑惑。

三日已过,卢龙城楼,没有悬挂乌日苏的人头,也没有人知道乌日苏的近况。

赵胤,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

孤山晏军大营,魏骁龙在啃窝窝头。

两军胶着三日了。

首战告败后,魏骁龙屡要援兵不得,却收到一封赵胤的密令。

不得与兀良汗正面交锋。

得令后,魏骁龙率残部退至孤山以南十里,不安营扎寨,而是在通往卢龙的必经之路两侧,以百户为作战单位。分散、游走,机动作战,灵活利用小股作战的方式生生拖住巴图南下的脚步。

“敌停我打,敌战我退。”

这是赵胤下的命令,并称之为“游击作战”。

魏骁龙本是一员虎将,是个铁血汉子,最喜欢的就是大军对冲,在正面战场上真刀真枪地跟对手一决生死,并以饮血沙场,马革裹尸为最高荣耀。

起初,他对这个指令颇有些不屑。

游什么击?

是驴是马面对面干就是了。

难道大都督以为他怕死不成?

在他看来,这就跟女子打架扯头发一个道理,没得劲头,有点猥琐。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种猥琐的打法,竟然十分好使,一天下来,把巴图惹得直跳脚,愣是过不了孤山。

如此一来,魏骁龙也得趣了。

他致函赵胤,“此计甚妙,大都督英明睿智,末将拜服。”

赵胤回信:“援军还要不要?”

魏骁龙复函:“要。”

赵胤:“没有。孤山险地,易守难攻,七座要你顶住七日。少一日,提头来见。”

魏骁龙:……

没有援军,那你问个卵蛋啊!

但他不敢这么对统帅说话,只能长叹一声,言词恳切地复函:

“末将必坚守孤山,纵使以我之血祭山河,也在所不惜。然则,望大都督明鉴,提头来见末将万万做不到,顶多变成厉鬼入梦,向大人辞别。”

赵胤:“准了。”

魏骁龙:……

孤山战事胶着,对一心速战战决的巴图来说,是沉重的打击,对大晏而言却有百利。

先前仓促应战导致的诸多问题,在这几日里,赵胤都得以腾手完善。武器、粮草等军需也全部到位,兴州、开平、建昌、东胜等地调来的援军也陆续抵达。

如此,再进行整兵应敌,就变得游刃有余了。

巴图以骑兵压境,突然袭击,在人数上和准备上,都力压晏军,可是,孤山数日,马蹄却始终破不了孤山,兀良汗士气渐渐低靡浮躁。

这几十年来,巴图随阿木古郎在草原上与各个游牧部落间多有交战,百战百胜,对行军打仗多有心德。但那些都是面对面地激战,拼的是悍勇,他虽也修习兵法,却从未见过这样的打法。

晏军不仅游而不战,那魏骁龙甚至越发来劲。

他带领的一干晏军,就像山中的兔子似的,一打就跑,就像头上虱子,怎么都抓不着,不仅如此,晏军每每还会留给他们一些字条。

譬如:

“漠北草原那么美,你却惦念我娇媚”

“寒风乍起,汝娘盼归”

“天下风光千千万,一生哪能看得尽”

“毡帐冷,无余被,回首漠北离人醉”

“大晏河山虽是好,不如家乡儿娘笑”

“北风切,情难绝,问君多少离别泪”

“古今战事,不论荣辱,入侵必亡”

“……”

一开始兀良汗兵看了字条,嘲笑晏军只会做娘们儿样子,只通风月,不会打仗。

可是,随着战事在孤王胶着,兀良汗没有了刚开始那种势如破竹的优势,再看这些小字条,许多人便生出了惆怅。

要入冬了。

入冬后的漠北草原极为寒冷。


状态提示:第171章 甚为可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